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银华  钱美娟 《考试周刊》2013,(65):194-195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差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临床选择60例患者(分PDT试验组30例及OT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试验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腹横切口子宫分切术与传统下腹横弧形切口子宫全切术。方法将有子宫全切指征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下腹部两骼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高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使用:传统腹壁横切口(Pfannenstiel)。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骨痂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及骨痂生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HHA,对照组实施PFNA。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风险小,下床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例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6月肱骨近端骨折60例本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随访12-15个月,随访内容包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对比:A组在手术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治疗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6,(5):31-33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微创治疗中麦默通旋切系统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6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采取麦默通旋切微创术治疗的7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5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采取麦默通旋切微创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对2001-09-2009-09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4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手术路径分成下腹横纹小切口和腹股沟斜切口两组,对两组的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住院天数(d)、阴囊水肿情况、复发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同期手术治疗的364例患儿中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260例,腹股沟斜切口手术104例,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能顺利实施小儿斜疝的疝囊高位结扎术,而且该切口手术具有较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2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传统剖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阑尾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72例行LA,另一组84例行OA,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应用、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术后24h内肛门排气例数、放置引流管率、切口感染等指标。结果:LA组的术后24h内肛门排气时间、放置引流管率、切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粘连性肠梗阻、镇痛剂应用例数、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例数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住院费用较O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LA与OA比较,有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新术式(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89例上包皮环切术患者,年龄6~49岁,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手术,共201例;B组采用传统手术,共188例。对这两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1例中转传统手术,两组其余手术均成功。但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患者满意度均优于B组。结论:包皮环切新术式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且手术者学习曲线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 a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3 a生存率及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再次正常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3 a随访,实验组正常妊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创伤小、恢复快,再次正常妊娠率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超导)可视操作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优越性。方法以90例行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作为观察组,与90例同期行常规人工流产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术后并发症如吸宫不全、阴道出血时间长、月经出血量减少、宫腔或宫颈管粘连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镇痛有效率高、出血感染机率低、子宫损伤小等明显的临床优越性。结论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减少了常见并发症,降低了对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过度损伤,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胸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小切口微创手术(右胸部小切口手术).选择同期行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例,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微创手术切口隐蔽美观、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能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及疼痛,能很好的保存胸骨的完整度及部分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改良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复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13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在手法整复后分别采用改良小夹板固定、传统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疼痛缓解时间、手腕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夹板固定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丢失值,Green和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分别为(2.58±0.78)次、(4.03±0.81)次。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13±1.01)d、(5.23±1.25)d,手腕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62±1.02)d、(7.24±2.1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6.17±3.12)d、(46.14±3.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月后的掌倾角丢失值分别为(1.2±1.46)°、(1.79±1.82)°,尺偏角丢失值(1.68±1.37)°、(1.52±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reen和O’Brien评分分别为(89.78±11.52)分、(80.39±13.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9%,对照组优良率81.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优于传统小夹板,具有良好实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方式。方法: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148例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98例术中、术后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降低。结论: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剖宫产术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对比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给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和对比2组碎石效果和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碎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碎石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总有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桡动脉组),30例患者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手术(为经股动脉组),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较经股动脉组时间长(P<0.05),且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较经股动脉组高(P<0.01),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组的术后并发症远低于经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进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0.28±2.18 vs.14.16±3.08,T=8.2899,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