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当前,语文教学已经步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强劲时代。为了突出语用,阅读教学的课堂气象急转:有的课突出言语形式赏析,有的课突出写作意识培养,有的课书还没读几遍就组织练笔仿写并谓之"以写促读"……诸如此类,所谓"语言文字运用",实际上已经让"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根基彻底塌陷。至此,我们不得不追问阅读教学究竟该何去何从?谨以此文浅作思辨和梳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2011版语文课标着重强调的"语用"教学,某种意义上为此前语文教学"祛"了繁华浮艳之"魅",让我们重新发现语文的本真。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语用"之本真?笔者以为须做到四个"有机融合":一、"得言"与"得意"有机融合所谓"得言",是对文本表达形式、语言技巧的把握;所谓  相似文献   

3.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下简称"语用")。然而很多老师对于这一规定的理解却有失偏颇,有的老师单纯地把"语用"与"写作"画上等号。有的老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让自己的课与"语用"沾上边,有时竟生硬地挤进一个小练笔,全然没有考虑这个小练笔的设计是否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帮助。笔者认为这些老师的教学有失偏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就应该转向对文本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的转变。因此,阅读教学就应在具体操作策略上引发相应的转变。本文结合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以及语用能力生长的规律,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出要促进问题转变,指向写作本位;强化互文关照,遴选语用价值;深入对比品析,辨析表达效益;积极匹配对应,选择合理方式;践行整合取舍,探寻表达密码,从而丰富语用教学之"效"。  相似文献   

5.
<正>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一个根本的弊病就是回避写作的"语用"本质,让儿童对空说话,说空洞的话。在教学中,只考虑如何将"教"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体现在儿童习作中,以实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整个写作过程儿童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而"功能性写作教学"鼓励儿童将写作当成一种"语用"手段,让写作内容作为一种交往载体,引导儿童努力用"教"的内容来支持和实现自己的言语交往目标。传统的写作教学始终将每一次写作当成"学习",更当成获得写作技能的一种必经"途径";而"功能性写作教学"坚持让每次写作成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不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是评价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方法,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有的学生拿到写作材料后,脑子一片空白;也有学生拿到材料后,提笔就写,写好后也不检查,马上就交;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不像一篇英语作文.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词汇缺乏,无材料可写,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二是老师在写作课上依然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和"纠错者",他们下发很多写作材料给学生,但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写法指导,导致很多学生不注重思路的酝酿,提笔就写,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尽管学生写了很多作文,但依然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这种提法就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解决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要把语用训练扎扎实实地做好,实现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关键还是要正确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接下来,就平时在教学中落实"语用"的一点心得和大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重视"语用"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除弊"之举,但是却有矫枉过正之嫌,"为语用而语用"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根源还在于没弄明白语文课教的是言语,而非语言。既然是言语,就不应囿于言语形式,还要关注言语整体,感受言语的深层意蕴。一、譬美,乃成横绝孤篇以前有位在杭州求学的朋友说,真正去了西湖,觉得也就那样,不似古人说的那般有意趣,也不如想象中那般袅娜迷人。这种感受虽然不免  相似文献   

9.
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欲望,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做到精心"打造"教学细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把"玩"带进课堂、让语文课充满诗意,就能很好地激发其潜能,使其爱上写作,会写作并写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不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是评价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方法,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有的学生拿到写作材料后,脑子一片空白;也有学生拿到材料后,提笔就写,写好后也不检查,马上就交;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不像一篇英语作文。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词汇缺乏,无材料可写,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  相似文献   

11.
袁桂生 《贵州教育》2008,(12):29-29
<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一、创设轻松情境,排除畏难情绪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有的东拼西凑,三言两语;有的生搬硬套,随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以后,让学生仿照写  相似文献   

12.
正语用学的"语用"和语用教学中的"语用"核心词理解其实是不同的。我想,语用教学指向动态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和学生有关的,不是静态的。我们教师的固有思维总觉得"语用"更适合中高年级,其实不然,更应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语言运用作铺垫。那么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语文教学走到一板一眼的规范式教学,那么,她就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生机。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课要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还要用鲜活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多种激活课堂的形式来丰富课堂,从而给学生一堂"活"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的说话教学还没有得利府有的重柳。学生在语文课上发言机会很少,有的一学期下来没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在其他场合发言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导致了多数学生说话能力差。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第一,必须对说话教学进行再认识。一、我们应牢固树立“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育观。过去,语文传统教学一直把阅读和写作视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忽视听说训练。这显然是与叶老一听说读写一把抓”的语文教育思想相悻的。叶老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说…  相似文献   

15.
[现象]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学科渗透”理念,就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加一点唱唱、跳跳、画画,似乎这样就是“学科综合”了;有的则彻底地“抛弃”了学科本位,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社会课”、“科学课”,在语文课上大段地给学生讲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而在识字、阅读、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等方面却“惜时如金”,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在语文课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欣赏资料,忘了本学科的要求,长期以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提高了,可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评议文章】刘仁增《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6期;温儒敏《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在济南明湖中学的讲话》,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3A期;王元华《语文教学中语用的核心和层次》,原载《语文建设》2014年第2期;王敏《"语用热":从虚浮走向理性建构》,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3年第11C期。【内容提要】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强调,掀起了"语用"的研究和实践热潮。这些研  相似文献   

17.
正用词造句是学生书面表达(写作或写话)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说阅读理解与感悟积累都是为"语用"做准备的话,那么,从造句开始,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算是进入了实战的阶段。遗憾的是,对这个从一年级开始就"玩"的语言游戏,有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还是做不好,虽然能勉强造出一个通顺的句子,但用词不准确、语意不清晰、内容不丰满、情感不真切等现象比比皆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应当提高"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促进儿童多样化发展的学校微环境研究"大课题的背景下,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也会进行微写作的教学尝试。微写作内容短小、精练,能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小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采"的写作训练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掉以轻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运用"积极语用教学观"的理论,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从感受、领悟、升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的视野里,时见这样的现象:讲读精美的作品,有的学生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却如身在世外;写作距离较近的对象,文字平淡,干篇一律,写作距离较远的对象,言不由衷,位虚理悻;有的课堂静谧如僻巷,有的课堂喧闹如街市;有时台上一问,堂下百诺,有时台上千呼,堂下不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不进行教学的艺术调节,就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调节,即运用科学的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纠正偏离甚至离轨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及其过程显示出和谐和生气,从而用最少的可用性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经验调节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