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0年夏他从日本回国后,就立即投入了一系列建党活动,如参加发起建党,主编《共产党》月刊;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扫除建党的思想障碍;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代理党的上海发起组书记,筹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部长,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等等。  相似文献   

2.
高君宇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共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北大时期,高君宇提出了早期工人运动思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作为山西早期共产党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人物,他十分关心山西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积极在山西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山西党团的组织活动以及山西共产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李达作为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方面,李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宣传,他做为主将捍卫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扫清了建党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过程中,他主编《共产党》月刊,参与改组后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为党的建立开辟和坚守思想舆论阵地,功不可没。并且李达在1920年8月归国后,就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且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总书记一职,对党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谈理论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汪增春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历史考察看,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运动的精神力量,共产党是上述二者相结合的物质承担者和必然产物。因为只有工人运动这个物质力量而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武装,工...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致力于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他躬亲革命实践,指导工人运动,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陈独秀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早期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李大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杰出贡献 :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是十月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号召“反抗侵略主义 ,反抗强盗世界” ,是五四运动的总指挥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大导师 ;首倡建党 ,是筹备召开“一大”的实际发起人。李大钊是我党当之无愧的主要创始人 ,人民将永远铭记他。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亲手缔造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共产党宣言》就是作为同盟的纲领而公诸于世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使西欧国家早期工人运动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是一桩极为重要的事件.同盟是在最初出现的、最激进的、最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经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构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飞跃。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开始在中国传播,主要是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事实上,早在光绪年间马克思主义就经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直接传入中国东北,因此东北的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早参加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有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就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把革命理论与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一起,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北方是李大钊的故乡,也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这片热土上,他领导和创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发展壮大了党的队伍,领导工农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爆发前后,李大钊率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非凡意义,继而成为中国“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到1920年,李大钊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并与陈一起影响和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由此可以说,李大钊堪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亦堪称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论战,重视培养党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具体指导中共“一大”党纲和章程的制定。尽管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还是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一大”中央局的书记。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作为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192 0年以前 ,他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倡导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后逐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终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西欧建立的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旅外基层组织,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革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多数先进知识分子以为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中央集权制",而非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央集权制"建党而形成的党内"集权"倾向,不仅延缓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陈独秀的家长作风。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在批判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家长作风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被正式写进党章。但是刚刚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就在中央强力推行"左"倾政策、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过程中,易手成为陈独秀反对"左"倾中央"官僚集中制"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的缘起及不同观点,包括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形式主义”及“全盘反传统”、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及在中共建党史上的地位、“二次革命论”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托派问题、后期政治思想及其一生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7.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犯过错误,但这磨杀不了他的历史功绩,他为中国革命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毛泽东曾经在党的七大上评论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成为反对派领袖,领导中国"托派"组织运动。他一生五次被捕,监押时间时间在五年以上,在狱中,他为理想和救国而不停抗争,即使在自己的同志对他有很大误解时,仍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没有出卖革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为名利所动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第五次被捕为例,来略谈一下这位狱中斗士。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建设面临严重困难,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中共最高领导人陈独秀,果断采取措施,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使党组织短期内获得了迅速发展,实现了从宣传小团体向群众性革命政党的转变;在中国政党史上,首次使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党的基层组织以支部取代小组,为中共现行的基层组织体制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党的组织纪律建设,树立了防范与惩治意识。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为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土地革命准备了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主张依靠工人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无产阶级革命。他通过文章和实际行动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革命团体、策划和指导五卅运动及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