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月武大,樱花盛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评价论坛"(中国"双一流"论坛)将于2017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联合主办,《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协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论坛主要议题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研究的时代性与迫切性。2."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研究。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了新的热点与焦点话题。在国家号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下,在学子们期待世界一流大学入场券的热情下,在教育家们积极投身于此的热忱中,更需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政策实质上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导向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逻辑导向。"双一流"政策采取"上下结合"的优化策略,改进政策工具使用从"单一性"转向"多样化",优化政策决策原则从"指令性"转向"开放性",激发政策变迁动力从"集权化"转向"竞争性",为助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从大学愿景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繁荣与忧思并存。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陷入了"运动思维"的陷阱,呈现计划秩序的行政主义、言必称希腊的拿来主义与过度的制度崇拜主义等倾向。这种"运动思维"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秩序、诱发了高等教育"公地悲剧"、异化了一流大学的价值旨趣。要走出"运动思维"的陷阱,我们需要从重建高等教育自发秩序、加强大学理念反思、提高大学文化自觉等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等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道路,不能沿袭西方的建设标准,而要依据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又要立足国情,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继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因此,认真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对于我国创建世界一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一流大学内涵何为,需要多维审视:从哲学角度出发,"四因论"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因"即社会贡献最为重要;从时间角度出发,历史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概念与内涵更为清晰丰富,愈加注重发掘中国特色;从现实角度出发,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全球视角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的中国视角下的世界一流大学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结合更为紧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各维度统一指向:新时代一流大学应是能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文化方向、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源,可以追溯到重点大学建设。在全国重点大学建设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重点大学建设工程。中国的高校是继续亦步亦趋模仿哈佛和剑桥等西方名校,还是根据中国实际借鉴西方高校有关经验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不仅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路径问题,更是事关中国高等教育全面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旨归,理性的文化选择是"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中国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向世界的关键。但由于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文化依附的窘境、跨文化交流中文化霸权的困扰以及我国本土大学文化底蕴不深厚等阻抗因素的存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在保守与创新的文化选择中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在求同存异的文化选择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在借鉴与超越的文化选择中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0.
"985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均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以"985工程"和"双一流"政策文本为基础,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为国家发展,政策阶段性目标呈高度稳定状态,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7个领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着力点,权威工具则是最常用的政策工具。相较于"985工程"政策,"双一流"政策更凸显了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社会参与机制构建,采用的政策工具箱也更为丰富。面对新形势,"双一流"建设仍存在重点建设身份固化、弱势学科边缘化、建设成效评价标准异化等风险,政府应通过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分离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关系,构建参照性评价标准等途径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理念不外乎两种:一是依附论(接轨论);一是本土主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都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找智慧,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视角,打破当今西方一统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格局,从而实现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和谐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维度,应从构建一流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有中国气派的现代大学制度,培育中国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导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ARWU首次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其初衷是为了找到中国顶级大学在世界大学中的位置及其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参考。ARWU偏好注重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这使得一些专注本科教育的大学(如美国的文理学院)名次普遍偏低。2010年后各自独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的THE与QS,由于"师承同宗",两者的指标体系几近相同,都包含了科研、教学和国际化程度三项指标,并加入了学术声誉等定性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ARWU单纯采用定量指标的不足。三个排行榜不同的指标设计及权重分配,导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榜单上的不同表现,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7所大学同时出现在三大榜单前10名中,且在历年排名中名次基本稳定。这7所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样板,存在一系列共性特征: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一流的教师队伍、优质的生源、超凡的人才培养能力、充裕的财政投入、优良的硬件设施以及高水平的国际化程度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也要避免盲目跟从。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借鉴人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文明成果,积极探索中国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不懈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接续努力和高级阶段,"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体现为建立动态调整能上能下机制、设立"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采取认定而非申报的遴选方式三个方面。"双一流"建设的继续推进应考虑平衡不同学科入选数量的差距,理清国际学科排名中的学科与中国学科的对应问题,其动态调整最好要有一个缓冲期。相信经过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与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着质的区别;规模的扩大并不直接等于质量,也不意味着“名牌”或“一流”;“强强合并型”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最终取决于其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用基标法对中美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标法作为管理学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运用基标法对中美一流大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不仅需要也可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由于实施"985工程",中国一流大学已经成功地缩短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学术保障、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等方面,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国"985工程"下一步的建设应当继续坚持重点建设原则,通过它们探索在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吉林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将一流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不懈追求。2018年,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实现"人才大循环",启动实施"吉林大学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列支专项经费,资助在校学生赴世界一流大学/学科进行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聚焦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进而助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双一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新时代找准新坐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明晰发展变化和建设定位,勾画经纬坐标系"特色"与"一流"两个核心意涵;新方略决定新路径,深入统筹推进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新型关系,推动责权利相统一,以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新方略形成建设取向、建设梯次、建设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对大学世界排名的关注促使中国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这条道路不像当初设想的那么平坦与顺畅,或许我们应该驻足反思一下问题所在。文章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概念及标准的解读,探讨中国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缘由、存在的不足以及建设路径,以期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前,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确定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