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情感流淌的学科,而体悟情感需要慢慢品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倾心感悟,把握文本细节,从而真正体会文本的精彩,达到内化学生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广州市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文学文本的把握普遍存在一个文本难于进入的问题。所谓文本进入,意思是学生能够读进文本,既能够整体感知,又能进行细节品味。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匆匆浏览文本,就将平时老师所教的套路搬进来,答题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曹河娜 《文教资料》2012,(13):54-55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大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在教改中对文本的种种淡化现象却让人担忧,反思后不禁呼唤文本回归。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引进语文的大门,尽情地感知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走进文本,细心品味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和词语,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宽课内,在语文课堂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探寻细读切入点,可以助力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语言,进而理解所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说理文是第二、第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极好材料。教学说理文,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知识建构、典型事例把握文本的整体特点,抓住文章的语言、事例和思路进行品味,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庞瑛 《考试周刊》2012,(11):27-28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细读.“读”为先。更重要的是。细读的关键是需要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这样的“点”,可以从语言人手,抓住文本的根基;可以从语境人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可以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可以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人手.通过细读.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与风格,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谛,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体悟式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独立思考、多向联系、比较品味去体悟文本,把握课文,体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实质是"工具"与"人文"共舞,"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  相似文献   

13.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贯穿始终的精神和批评方法,它可以指导我们阅读和欣赏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文本,沉入文本,紧抓产生矛盾之处,分析赏读品味,领悟情感,把握主旨,提升对文本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语文味"的回归已然成了语文界的热点,而在这一热潮下,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关注正使语文课成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显然,品味语言也成了考查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精妙的重要形式。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品味语言一定要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很多时候学生只是盯住语言品味的这个句子,这样往往会一叶障目。因为缺乏上下文观念,不能兼顾全局,往往在理解上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三大支点,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抓住课堂争议点,实现多元解读;抓住文本空白点,品味语文之美。这样,就能带领学生从中探究、解读文本的奥妙,在解答学生内心困惑的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语文教学应将引导学生品味文化意蕴,提升学生文化品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具体策略为: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开拓文本,通过教学解读文化精神,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捕捉文化信息,从细节之处挖掘文化含义;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活用经典,关注生活,提升文化品味;充分开发语文课外资源,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由此看出,鉴赏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高中散文鉴赏教学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教材编者常常在文本中配上相应的插图,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运用插图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本,切实为学生品味语言、感知语言、运用语言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对文本插图,教师要把握出示的时机、尊重文本的语言、契合文本的意境,要避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天金 《云南教育》2004,(28):31-3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这很好。但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削弱和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不好好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不注重品味语言,不认真指导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练习设计多是大而不当的整体把握,动不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争论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把握对文本,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多方引导学生自学,深入把握文本内容、品味语言,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这样就能就能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并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