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出现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必然,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这一特定时代情境中做出“保守”选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为他们所坚守的文化而抗争的群体,他们的“保守”只表现为文化上的守护,而无政治上的企图;文化保守主义对激进思潮的制衡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当下的文化反讽王又平我说不准用“新保守主义”来概括新儒家、国学热、后现代,以及否定“五四”革命传统的种种倾向是否确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们都企图从当下的文化现状“返回”到传统,这种返回的精神冲动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浪漫主义,在社...  相似文献   

3.
保守主义文化观的典型范式──评陈立夫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哲学周德丰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其中,保守主义是既抵抗全盘西化,也反对共产主义的文化派别。但是细分起来,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末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明显的西方背景,因而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不过,在中外的保守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巨大 的差异,而中国的保守主义也未能在我们的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相似文献   

6.
隋文涛 《文教资料》2009,(33):102-103
中国近代的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思想界始终处于西化思潮与反西化思潮的激烈争辩中。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成为了反西化思潮的一簇萌芽。在诸多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比分析阐述《青鹤》与国粹派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这种思潮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弘扬、复兴“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理论界充斥着一种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它包括“新儒学”思潮、“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许多曾是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论家。如李泽厚等人。也纷纷变更立场。倒向传统。还有些自诩是“后现代主义”的青年学者,也打着所谓的现代派旗号为传统文化大唱赞歌。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其实质是要以传统来对抗现代,以落后来抵毁进步。以保守来压制改革,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极成果,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涉及的面很广,诸如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时间、文化保守主义的类型、文化保守主义与其他思潮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评价等等.相较于其他文化思潮,对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术界着力较多、成果较为丰硕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文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文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崛起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不但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的产生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泛滥和美国国内外政治境况密切相关;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归结为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奇妙结合;新保守主义的国内政策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其外交政策却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热已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高华平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第二次“西风东渐”势头的减弱,加之受海外兴起的新儒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较多学者转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现象,这些学者们希望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提取对现代文明建设的有益养分,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13.
汤姆·H·托尔斯(Tom H·Towers)在197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王子与贫儿》集中而坦率地反映了马克·吐温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尽管这种保守主义在马克·吐温的创作中远非主要的基调。”托尔斯把这种保守主义解释为他对人类文明“绝望的蔑视”态度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们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为基点出现激进的、温和的、保守的三种不同取向的现代性诉求。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一样属于中国现代思潮之一种,其文化理念的现代意义随着当前对激进思潮反思的深入而愈显可贵。  相似文献   

15.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保守"、"传统"、"固执"之义以外,还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异化现象的质疑与反拨,对殖民侵略行为的抵制与反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纵观近代以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因台湾的独特历史遭遇而表现出"主动现代性"与"被动现代性"两种面貌共存的特殊性,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恰恰起到了为"现代性"这柄双刃剑纠错、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为“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当代主要社会思潮之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36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高及增加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在大学生思想上也产生了本土主义、复古主义和消解主流意识等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政治观产生变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据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课程载体,对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进行讲授和评价;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将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18.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义一直是作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反对力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新世纪以来成为我国非常关注的文化派别和社会思想潮流。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文化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有益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要注意研究9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注意研究9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方克立编者按: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方克立教授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一日在一个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征得本人同意,本刊现予发表。今年2月,我在结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在90年代的“国学热”中.确实有人企图用孔夫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