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何成为好父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要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会使生活更加幸福,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学会关爱生命,珍爱自然。二是随时随地传达父母对孩子  相似文献   

2.
爱心至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要允许学生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一读到“尊重”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对“长辈”、“老师”而言的,其实不然,尊重还包括对同辈,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可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人交谈,与人共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了尊重自己,就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好高骛远,或否定自己,或者急功近利。学会了尊重,会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自信、愉悦、充实、有活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反之则会造成自卑、焦虑、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相互尊…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亲子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会正确地与父母交往,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必修的人生课题。本节课旨在通过项目化学习,以体验、讨论、展示、评价和修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理解、尊重和感恩父母,逐步学会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5.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做他就应怎样做.觉得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地限制、干涉.其实,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4,(11):63-63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近期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子女的独立意识、责任心等的形成可以说是与父母的管教方式密切相关的。调查表明,父母在购买电器、家私或进行装修时,大多数会征求子女意见的占52.1%,多数不会征求子女意见的占36.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比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在家里有威信。成绩好的学生中,有85%的人认为自己父母有尊重自己态度的表现;而成绩差的学生中,只有67.6%的人认为如此,他们中有32.5%的人认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似乎不够尊重。调查表明,46.4%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8.
尊重自己     
你们要尊重自己。自己是群体中的个体,是满树桃花中的一瓣,是波澜壮阔的大河里的一滴。 尊重自己,把自己看作一个乖孩子、一个好学生,不再淘气,丢掉脆弱的哭泣,把弹弓作为孩提时的留念,开始探索航模的设计。 你们要尊重自己。什么时候学会尊重自己了,什么时候就多懂得一项做人的准则;什么时候会尊重自己了,什么时候便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9.
等待的艺术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不是某一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因此,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一、等待是尊重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文精神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权利充分实现自己的个性和人生价值。同样,每个人对他人也该如此。人受到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的权利”,就会伴随着产生“责任”感,因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中学生报》调查,我国有58%的中学生与父母有代沟,31%的学生承认自己不很孝敬父母,还有15%的人不知道如何对父母表示孝心。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本刊应众多热心读者的要求,隆重推出“热点聚焦”——孝敬父母要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北京101中学曾宏伟不走父母走过的路可以,但不可以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上海闵行中学江涛花钱时当思来之不易,尊重父母的劳动就应当慎重消费。——天津30中学孙琴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却能够努力孝敬他们。——重庆渝北中学李昕把书读好是对…  相似文献   

11.
1、对父母负责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对父母负责,一个连父母都不负责的人,很难设想它还能对谁负责。那么,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受他人的尊重,更不可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德育和智育整合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自控能力,情感意志薄弱,进取心不强,缺乏责任感。而有的留守儿  相似文献   

14.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只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才能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5.
方勇  刘建辉 《教师》2011,(27):76-78
一、课堂教学德育和智育整合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自控能力,情感意志薄弱,进取心不强,缺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金楷博 《考试周刊》2014,(24):132-132
<正>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一、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庇护下,养成了只知道享受上一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却很少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和青春期朦胧情感的困扰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不尊重生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8.
尊重,是一种双向行为,既指尊重别人,也指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即相互尊重.现代家庭教育中新型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强调的是一种"人人"关系,是平等的,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尊重就是一种相互尊重,表现为父母与子女问尊重是双向的.尊重自己的最好办法是尊重他人,尤其发展到他人又尊重自己时,双向尊重行为便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学生不良性格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批评进行得好,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进行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讲究术,它有三个原则,三点忌讳。 一、要正确地批评学生,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它是教育的前提,学生虽尚未成熟,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立场,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是不会尊重和信任老师的。 尊重学生人格,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给学生作出否定的评价——批评时,更应注意这一原则,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批评的时间,不宜公开批评的则单独批评,注意批评的地点,不宜课上批评的,则课下批评,注意批评的语言,不宜使用偏激词汇的对象则不使用偏激的语育。其他如注意批评的对象——男生、女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注意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