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一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重度智障儿童,本文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运用行为矫正法尤其是正向行为支持法,辅以家庭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最终取得明显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本个案能为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和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行为矫正技术在重度智障儿童中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行为矫正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能够有效纠正智障儿童的多种行为。本文将就行为矫正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重点通过案例介绍其应用方法,希望能够提供给同行作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魏志坤  郑如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96-197,143
行为矫正技术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传统方法,是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行为的系列技术。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孩子思想的成长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而基于行为强化与惩罚原理的行为矫正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工具,更可以促使良好行为的建立与培养,从而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一例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案例研究.咨询师从儿童的行为原因以及心理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辅导,取得显著效果,为多动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行为矫正技术是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行为的系列性技术.目前心理咨询与辅导中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原理源于行为强化、行为消失、惩罚等心理学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和方法,包括差别强化、塑造、行为契约、系统脱敏法、行为技能训练法等.行为矫正技术在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为心理辅导工作者、教师、家长提供一条有效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攻击性行为是自闭症儿童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往往会影响儿童与周围人的相处,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矫正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综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行为矫正等多种手段,通过改善环境、树立示范对象、消退促进攻击的因素、正向行为支持等策略,分阶段开展矫正训练。  相似文献   

7.
行为矫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儿童行为的改变上,行为矫正的作用更为显著。分别从建立希望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这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以改变儿童的行为,从而使儿童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任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都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章简述了行为疗法的矫正技术之涵义、发展筒史、理论基础、常见的行为矫正技术及行为矫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了解行为矫正技术,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社会良好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行为矫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儿童行为的改变上,行为矫正的作用更为显。分别从建立希望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这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以改变儿童的行为,从而使儿童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徐捷 《教育导刊》2010,(3):26-28
塑造是儿童行为矫正的一项重要方法.文章借助实例从期望行为与问题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行为塑造的使用机制,提出了期望行为塑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行为矫正理论中的行为塑造法和普雷马克原理对依赖型、敷衍型、磨蹭型的作业不良儿童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行为塑造是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个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普雷马克原理是让高频出现的行为(喜欢做的行为)作为低频出现的行为(不喜欢做的行为)的结果,这样来提高低频出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新生班福利院学生的追踪观察,试图了解更多福利院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对其问题行为矫正。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的影响,在中山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大部分福利院学生都有相同的问题行为。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家庭的功能不全和教育方法上的缺陷或失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提早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行为矫正技术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就成为能够成功处理人类问题方法中的发展迅速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大量的研究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到儿童的行为塑造中。本文主要介绍了行为及行为矫正技术的含叉,并对多动症儿童的特征及成因作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行为矫正技术在多动症儿童身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中的问题行为,即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如何矫正问题行为并培养我们所期望的行为这一重大任务。 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早期的行为矫正主要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这两种  相似文献   

15.
一、偏差行为的定义 智障儿童因其生理、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偏差行为的几率增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智障学生刚入学,往往存在诸多行为问题,如不能很好地理解规则、不善于处理与伙伴的关系、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通过在运动康复教学中采取行为矫正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智障学生运动康复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行为消失是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原理与方法之一,行为消失的成功运用可以减少或终止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行为。本文运用具体事例探讨行为消失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行为消失是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原理与方法之一,行为消失的成功运用可以减少或终止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行为。本文运用具体事例探讨行为消失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遥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客观处理人类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教领域。结合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特点 ,将链锁法、消退法、正强化以及相互抑制等若干行为矫正原理应用于生活技能训练、语言教学以及其他行为和情绪问题矫正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残疾儿童教育训练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特别严重的攻击、暴力或伤害行为等危机情境。应用先行控制策略预防问题行为发生,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中断问题行为链,运用同伴调解技术转变问题行为等是残疾儿童教育训练中危机行为干预的有效策略。集合充足的人力成立协商小组,运用权威人士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及时记录危机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等措施将有助于增强危机行为矫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