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大学,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窗口,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至今,一个共同的声音告诉我们民办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支队伍。正如潘懋元老先生预言:20年后,民办高校将比拼211高校!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励精图治,借问谁人“欲与天公试比高”,——民办高校校长是也!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 1.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 民办教育历经20年发展,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高等教育法》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再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等教育在“取消”“限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过程中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为解决或缓解民办高教发展中的问题清除了很多障碍。本着“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理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产权归属作了明确的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任小朋 《陕西教育》2008,(12):14-15
中国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减缓就业压力、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办教育已经成长为影响中国教育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历史的车轮驶入2008年,作为我国最早设立民办高校的省份,陕西的民办高等教育也已步入发展的第24个年头,并取得辉煌的成就,在弥补国家教育经费不足、满足社会成员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登陆中国教育市场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正是民办高校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一个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多年来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1990年以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民办教育进入了有法可依、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然而,近年来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路障”和“瓶颈”,即自身实力先天不足、政策乏力,加上生源的困扰、资金紧张和外部条件的“雪上加霜”,使部分民办高校面临着自生自灭的命运。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回顾我国民办高等教育20多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创阶段走到现阶段,全国各类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达到1500多所,在校生万人以上高校近30所。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2年12月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本着为民办高校“展成果、增生源、创名牌”的宗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特举办“全国首届民办高校成果巡展暨招生咨询活动”。展会将于2005年6月16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缺少政府的教育投入,民办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将教育投资全部投到公办院校,对民办教育办学者和就学者来说都“显失公平”。借鉴国外的教育券制度,给民办教育以“国民待遇”,对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考生源的减少,我国民办教育已经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拐点,只有走教育国际化之路,加强品牌建设才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云南民办高校要依据国家发展“桥头堡”建设的战略现状,抓住机遇,加强民办高校与国际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他曾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是留居条件优越的国外发展,还是回国艰苦创业?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就是这一选择,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坐标将定位在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里,也使他和他的学校有机会成为今日中国民办高校中的佼佼者。而今,无论是在庄严肃穆的“两会”会场,还是名校云集的中国民办教育风云榜,都可见他的身影闪现。他就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办高校杰出校长、“2004年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黄藤先生,而他创立的学校,则是被教育界誉为“西部教育传奇”的西安外事学院。“今日且将汗作雨,明朝喜…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1.民办教育法律法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民办教育历经20年发展,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高等教育法》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再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等教育在“取消”“限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过程中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为解决或缓解民办高教发展中的问题清除了很多障碍。本着“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理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产权归属作了明确的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  相似文献   

10.
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国6万多名民办学校的校长和1000多万名民办学校的学生欢欣鼓舞。“民办教育走过了二十年的路程,现在终于有了一部专门的法律,这是一个里程碑。目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状况,总的看来是亦喜亦忧。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办教育在很短的历史时期集聚了全社会相当多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我国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但是.民办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办教育出现的办学“结余”,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并规定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享有法人财产权,出资人享有最终财产权。同时规范了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职能和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这有利于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杨浩 《天中学刊》2011,26(6):139-140
在60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王广亚先生主张教育要“有根、有路、有法”,倡导“勤俭朴实,自力更生”,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研究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特色对于创新民办教育体制,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特色一流民办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民营”特质与教育的本质属性,需要民办高校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善于经营管理,更应崇尚大学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立足经营管理,坚守教育理念,应是当代民办高校校长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民办高校的使命,也是民办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民办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存在着诸多困难现行教育政策对民办教育的不公平,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缺乏,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现行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阻碍,等等.因而,更新教育观念,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公民办教育政策,加大对民办高校资助,努力避免实施创新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误区等等,是民办高校推行创新教育的可由之径.  相似文献   

16.
有关民办教育“合理回报”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期话题所选的四篇文章,重点涉及民办教育如何取得合理回报、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教质量等问题一并探讨了民办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本刊热切希望广大教育界同仁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与职业》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等教育组织是典型的市场化的产物,其提供的教育产品的社会性要求民办高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是我国教育类法规的统一要求.而民办高校的资本来源的非政府性,甚至产业性,决定了民办高校资本天生而潜在的逐利性.民办高校存在着资本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政府应对"投资办学"与"捐资办学"、"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加以区分并给予法律认定,这是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做法,将更有利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7-8日,“全国民办教育管理干部论坛”在浙江教育学院举行。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先生、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女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浙江教育学院副院长徐颂列教授、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吴华教授等领导、专家和来自上海、重庆、浙江的几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分别作了讲话和报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办教育立法以“促进法”这样带有强烈倾向的法律形式出现,提升了民办教育各利益相关对制度安排的期待。但民办教育单一立法与政策环境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培尔的善后引发对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民办高校政策定位、民办教育政策效率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肖健 《教育探索》2002,(11):63-63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面临很多困难。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发挥民办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应有的作用,提请审议‘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主要是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作出的相应规范,以解决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其重点放在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上。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