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从大学毕业就到贵阳一中工作,见证了周德芬老校长的“双基教育”、赵福菓校长的“人格教育”、周进校长的“适合教育”、李华荣校长的“本真教育”,在他们的引领下,我的教育思考和办学实践得以走到今天,让我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维度、更宽的视野体悟教育真谛、升华教育智慧、实践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
教育,就其实质而论,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人,便无所谓教育。纵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演进历史,我们会发现,关于“人”的问题的不同解释,一直是教育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本旨在审视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历史轨迹,对教育发展的科学追求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发展的范围、发展的性质、发展的结构、发展的目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得以阐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五个条件: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完善的社会制度、合理的教育、良好和谐的自然环境、主体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包括自然的人口生产和人的精神素质的生成。教育承载着生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精神素质的主体——人的光荣使命,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自然生命的个体培养、塑造成为具有鲜活精神生命的“类”的社会的“合格”成员。这种培养和塑造的过成即教育,其途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因而课堂教学是人类个体精神生命得以生成的重要的“场”。在这个“场”中教者通过自身精神生命的溶注将人类创造的整体文化成果即课程“传授”给学生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5.
加强教学交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贵阳一中周德芬,熊文惠改革,给神州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近九十年历史的贵阳一中带来了春风和希望。为把一中办成校园优美、校风良好、设备先进,出人才、出经验、高质量的一所重点中学,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全面贯彻教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因过度扩张的“人力”教育而导致我们的各项教育活动偏离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原则,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始终自觉而清醒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努力寻找“人力”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之间的契合点,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努力在人文教育和“人力”教育之间形成张力,以实现“人力”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地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培养想不断地自主学习并且能不断地自主学习的人。而我们的数学教育已经“生产”并还在不断“生产”大批惧怕学习的人!“想学”是人的一种良好状态,是一个人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即“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训练,还是智慧的累积,更是生命的成长、人生价值与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术语的定义,以及“人的发展”这一术语近来多次出现的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对教育的不同规定,论述教育与个体发展的相互作用、个体发展的两个尺度,以及在这一问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鉴于目前人们对教育的看法过于狭隘,建议扩大教育的范围,将价值观念、性格、责任感和情感文化等也纳入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才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因此,只有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创新。促进科技刨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1.
李华 《青海教育》2014,(6):22-22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的传统,崇尚心智潜力的自由运用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弘扬理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追求“人的存在”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其视为人的潜能得以实现的一种能动过程,教育目标就是促进人的潜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学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和人的实践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何以可能”、“何以必须”和“何以实现”提供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实践性基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基于这三重本性进行,其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价值性才能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什么是个性?“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的总和。”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划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点。语教育思想划一,语教育内容惟一,语教学材料统一,语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有“共性”,缺乏“个性”。语教育个性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11,(10):4-4
冯建军在《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个体的全面发展要关注生命的每个方面,但不要求每个方面都得以平均发展,个体的自由发展只能根据全面发展中个体的优势所在,使优势素质更优,一般素质也得以提高。因此,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必定是充满个性的独特生命体。所谓教育面向“具体的人”,就是面向一个具有差异的独特生命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海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发展教育”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发展既是每个生命的内在需要,也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启和促进人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德育上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课程上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上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以开发人的精神、引导人的发展为旨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谈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似乎是一个“假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教育充满了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异化等因素和气息。呐喊了近百年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遇到了尴尬:理论总是“怀才不遇”,实践总是“有眼不识泰山”。看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在批评当今社会和当代教育的“缺陷”的同时,对自身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们总在追问: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学也一再告诉我们:“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但当我们在不懈地构建教育学的“科学”大厦时,社会中的教育按其自身规律飞速地发展着;现实中的人生并没有因教育学的“科学”与否而改变轨迹,教育始终是离生命最近的一项人类事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越来越拥有了过去人们不曾拥有的“财富”——闲暇。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为职责的教育便有了新的使命: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18.
结合梁披云的“爱”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了爱心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爱心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灵魂和核心,高职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爱心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使爱心教育真正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互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将“教育”与“教学”机械地分离,把教学变成孤立于教育之外的智育甚至是轻视或忽视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知识传授,把教育变成狭隘的唯功利性的德育,甚至是某项具体政策的教导,都是处在一定历史时期偏颇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异化为物或工具,成为专制政治的附庸,而不是发展为能占有其本质、具有创造性的人。笔者在此使用“语文教育”这一概念,正是为了打破这种狭隘的功利观念,以完整的全面的大语文教育观念来审视语文学科的问题、研究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人得以发展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由性与自主性的高度统一,这是人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并构成了人得以发展的基本逻辑。教育作为一项促进人发展的最伟大创举,其自主性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希望所在。围绕人在自主教育中的自由发展这道命题,可以提出:没有自由性就没有人的发展,没有教育的自主性就没有人的自由性发展。这意味着自主教育在推动人自由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凸显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置身当今多元文化发展时代,只有深入认识并构建教育自主性与人自由性的本性与主体地位,才能建立适合时代的教育价值信念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