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文章以打造“中央厨房”为核心,深入阐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建立起“声、屏、报、网、微、端”一体发展、优势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举措。  相似文献   

2.
“后真相”时代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媒体形态演进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为情感煽动下的舆论能够代替客观真相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呈现出被感性情绪操控的新特征。这一发展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生态的稳定性,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结合时代特性,聚合政府、媒体、高校等主导力量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创建政府、媒体和高校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拟构建“院社台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搭建高校(新闻院系)与地方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合作的“1+1+2”人才培养框架,并阐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强调高校与地方媒体共同谋划、全程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院社台站”互动,建设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人才培育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逐渐演变为高校信息传递的重要特征,媒体传播信息的大方向逐渐演化为定制模式、数据模式、可视模式;新常态下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要吻合舆论宣传生态,加强内容的原始创新;总结归纳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新途径新方式,解析了提高“微意识”加强“微行动”的重要性,解读了校园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是构建和谐区域社会的内在要求。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引领”这三个中心,着力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认识,筑牢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思想基础;宣传引导,营造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舆论氛围;完善机制,奠定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组织保障;强化研究,夯实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其生双赢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媒体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 《教育与职业》2006,(33):43-44
高校媒体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高校媒体管理体制,整合媒体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突出传播效果,使其在高校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高校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政策层面的高校建设发展模式遵循着两条路径:一是高校重点建设模式,如1954年~1981年确立及恢复9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84年~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10多所高校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八五”期间提出的“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1998年后开始的“985工程”建设项目。直接促成了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中心,由内到外依次环绕着“985工程”建设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中央部门直属大学、博士授予大学、硕士授予大学、其他普通大学的分层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8.
舆论引导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舆论因高校群体的特点,有其特殊性。舆论引导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起着“黏合剂”和“传通器”的作用,其方法主要是及时传播信息,解惑释疑;通过设置议程掌握舆论主动权,采用“过滤”和选择等手段发挥“把关人”作用;密切注视和掌握舆情动态,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9.
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的营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自身教育管理和服务状况、网络舆论主体积极分子的强化行为以及其它媒体的舆论导向是高校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营造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就要从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入手,做好网络舆论正面引导和主体的教育工作,加强高校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营造高校宣传舆论氛围的独特工具,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对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对高校校园媒体的整合及其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助推器。移动优先是国家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随着受众群体向移动终端的转移,移动优先与"中央厨房"深度结合成为实现媒体融合的重要模式。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打造移动化"中央厨房",重构采编发流程,探讨平台构建、用户至上、产品至上等方面的对策,将新闻生产、传播优势转移到移动端,进一步推进媒体向纵深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主流网站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主流网站具有“形象展示的窗口”“新闻宣传的媒体”“思政工作的阵地”“舆论引导的工具”“校园文化的园地”“师生沟通的桥梁”“信息交流的平台”等功能,认真分析和利用这些功能,可以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媒体是由高校主办、面向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于学校自身发展和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一种特殊媒体。当前,社会舆论强势影响着高校形象和舆论环境,高校校园媒体的功能转变推动着高校发展,高校校园媒体现状制约着其功能发挥。本文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媒体传播能力建设的策略途径:差异化竞争、协同化传播、网络化推进、社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界定中央厨房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央厨房对中式餐饮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作用以及构建中央厨房的必要性,归纳分析了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在建设中央厨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从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异业合作、信息化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及普及,网络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主要渠道。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校园舆论主体、舆论引导、舆论传播媒体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理清高校舆论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应着力于从"一体两翼"的媒体发布和交流平台、培养不同舆论主体舆论领袖、培养舆论环境建设队伍等方面予以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下的媒体进入了一个一切皆"媒"的全新的"众媒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央厨房"便成为传统媒体在经受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后酝酿已久的自救计划。2015年两会期间,"中央厨房"掀起媒介转型的热潮,随后许多报业都开始进行"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实践。但是,各地各媒体在构建"中央厨房"的探索中出现了诸如生产内容同质化、原有生产方式以及组织架构的惯性阻碍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故此,各大媒体在建设"中央厨房"时,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应该多点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看不见的”,具有“文本”、“隐性”、“动态”和“混合”的特点,这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危机管理,删除和封禁过激言论和ID;重视官方通知的作用,安抚情绪.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彦 《教育探索》2009,(6):106-107
高校校园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手段,增加了新内容,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德育方式的转变。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媒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校园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以进一步发挥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校园传媒是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媒介,具有引导舆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等重要功能。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当前高校的校园传媒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应该围绕充分发挥校园媒体“育人”这一主题,通过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建立健全校园媒体的管理体制,对校园媒体有效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及培养一支优质精干的传媒队伍。充分发挥校园传媒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