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杭古道是古代联系徽州与浙江的重要商路。在其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产生了群众性自发护路组织——路会。各村路会变迁过程主要受对古道的依赖程度、路会组织形式、传统信仰的淡化程度以及古道整体文化空间四种因素影响。为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1,(2):90-98
高校教师长聘制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保障教师职业安全与学术自由的正式规则。21世纪初至今,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历经了实践、推广、深化与调整四个发展阶段,其背后蕴藏着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逻辑。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去分析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变迁,可以看出宏观环境、行为主体权力、路径依赖以及关键节点等要素深刻影响着制度结果。从优化宏观外部环境、追求行为主体策略一致性、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以及把握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4.
《水调歌头》词调名来自隋曲《水调》,但是久经历史变迁,它在音律上已与原曲迥异。两宋词坛上该词调作品多不出苏舜钦“沉郁忧愤”与苏轼“旷达超迈”二路,然不管哪类作品,大都具有题材内容社会化、情感取向反悲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4):40-45
改革开放前临淄区(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是当时新中国历史的缩影,其背后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在公共卫生事业、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和实践。而改革开放前医疗卫生实践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当时党的一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念,包括立足于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民生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于根本解决、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创新、社会建设既要让政府担当也要动员社会以及要充分考虑社会建设项目的可及性等等。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不断的变迁之中,每一次变迁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其课程设置的变迁考察其课程设置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6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第四版《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从1993版、1997版、2000版到2008版的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育依据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变迁,在一级技术标准的体系、二级绩效指标的内容、标准背后的技术观等方面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迭。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响巨鹿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从政治制度及安全需求、自然地理环境、含人口数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求探究历史时期巨鹿行政区划变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中央及地方重要终身教育政策文本评价性话语进行编码与分析,发现我国终身教育政策的价值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对终身教育的界定、对终身教育目标的描述、对终身教育对象的规定、对终身教育原则的厘定四个方面;并以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分界点,发现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均发生了变迁。进一步分析发现,终身教育政策价值构成背后的逻辑基础为从工具理性转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其社会基础为我国政府、市场与教育关系的变革和世界范围内终身教育理念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变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制度变迁具有以下特征:一、西部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制度变迁的能量,在农地制度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因此,1979-1984年间,在农村居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区域差异基本没有变化。二、西部农村制度变迁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二是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都没能为西部农村制度创新提供更多机遇,致使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三、改革过程中,西部农村与东部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制度资源短缺。这乃是西部农村贫困落后的真正根源。四、随着改革的深化,西部农村初级行为主体日趋活跃。初级行为主体将成为今后西部农村制度创新、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当代中国来看,教育改革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纷繁复杂的教育改革背后,本质上是教育制度的变迁。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向则取决于改革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制度伦理。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是最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的变迁,分别是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德国古典综合统一的哲学和现代"拒斥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哲学形态发展的背后凸现的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逻辑,展现了人类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主客观统一的精神→批判精神。这条主线体现了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二语学习的目标一直被人们认为能够熟练使用二语,并对二语语言与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据于此,语言背后的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二语学习中重要的内容。在对二语本身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通过对二语背后文化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二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对文化的多元性有更深的了解。换而言之,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否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是二语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二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过程。本文主要从二语学习与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二语学习的策略及语言背后文化学习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聂露 《教学与研究》2012,(10):67-73
本文通过评论《审查历史》一书,提出了解释日本、德国和美国教科书争议之所以发生的四个原因。在界定教科书争议的国际和国内维度的内涵后,论文从控制教科书生产的不同机制、公民认同的变迁、国际关系的改变和对外战略的规划等四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德、日、美三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于教科书争议的影响,得出教科书争议和文化分歧的背后是政治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表现出如下特点:政策酝酿期——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政策加速期——效率为主,初涉教育公平;政策转型期——效率与公平并重;政策成熟期——注重人文、伦理关怀。回顾政策的历史变迁,背后其实隐含着"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展望未来,首先要"公平与效率并重",其中"公平"应具备优先权;其次,关注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发展,或将建立学校教育联盟;最后,将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近50年的社会主义宪政史,既书写了她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崭新历史篇章,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足迹。考察新中国曾有过的四部宪法的酝酿、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各自命运和频繁修宪的历史。探寻其背后深层次的动因及其历史渊源,皆由于宪法的确认、证成功能及其所依的政治和社会资源的变迁所致。基于此,须对新中国频繁修宪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云南生态环境的变迁,是中国西部社会进化与环境变迁剧烈互动的典型个案。此时期云南高原除森林、动植物、气候发生明显变迁外,各种现代型污染及生态、灾害问题等均日趋严重。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影响、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结合与驱动等,最终都作用于大地与生态,导致其发生显著的或潜在的改变,成为隐现于生态环境背后的深层的幕景。寻溯环境变迁的社会动因,是今人应担的责任。环境政治学研究,也将成为环境史重要的新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客家人在定居台湾的数百年间,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十分鲜明,有对原乡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对于原乡文化的变迁。在这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传承与变迁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客家人常年的迁移生活、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与生活在其周围的其他族群的互动,是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社会流动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民的社会流动日益频繁,且朝常态化方向发展,农民社会流动的背后衍生出乡村社区治理的危机,本文以湖南省C市D村个案为例,通过对社会流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社会流动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思考,一是培养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二是挖掘新农村建设新型管理者;三是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四是关注留流人群,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文化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表现为作为文化载体的课程,其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作为文化主体的课程,其自身显示出强烈的文化特性。课程背后的文化基础,可以从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文化变迁三个方面得以反映;课程自身的文化特性,可以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