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森 《青年记者》2005,(12):69-69
公安系统的通讯员采写的稿件,有许多属于法制新闻。法制新闻,是近几年才显露头角、引人注目的新闻品种之一,它一露头角便成了读最喜欢看的新闻之一,或说成了“抢手新闻”。如反映公安工作的有些消息、通讯、特写、报告学、侦破通讯、案例通讯等,既属于公安新闻,也属于法制新闻。法制新闻、公安新闻与其它新闻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它报道的内容必须是与法制和公安有关的人和事。但是由于法制新闻兴起较晚,新闻界对它的认识还不一致。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对法制新闻的特点、规律和写作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通讯是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新闻体裁之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常常在消息报道之后配以通讯进一步反映,做深度的报道,这也是通讯更需要采访艺术的原因之一。通常根据内容的不同,通讯分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2005,(11):32-32
刚出台的新《规定》对于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比较重要。它把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也函盖进去了,这就要求我们对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这两项新的业务也要和登载新闻信息一样,坚持管理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地方新闻网站在这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4.
《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9期发表了刘军民的《新闻中的想象》一文。文章要求新闻采写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以这些已非原汁原味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再造想象”,并且认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用想象加以复原和修饰……在消息、评论、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种新闻文体中,的确可以甚至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成分,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特定的环境和景物,在保证真实而不至于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以一种新的形象,予以艺术的展现……”一言以概之,作者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对新闻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以保证新闻的生动性和…  相似文献   

5.
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之一,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记者首先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甄别,判断什么样的新闻素材适合用通讯的形式来驾驭。通讯选题与捕捉其他新闻题材一样,  相似文献   

6.
张昆 《新闻前哨》2003,(7):27-28
在英文中,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是非常的明确的。消息是news,是以最简洁、最精炼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而与通讯相对应的英文单词是news story,意思是新闻故事,它比较注重叙述的完整性。在消息和通讯之间,通讯更容易体现作者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更容易发挥作者的新闻禀赋。一个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卓越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新闻意识的记者,是不可能写出优秀的通讯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正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之一,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记者首先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甄别,判断什么样的新闻素材适合用通讯的形式来驾驭。通讯选题与捕捉其他新闻题材一样,需要记者不断培养新闻敏感,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到选题新、选题准、选题快。人物通讯的选题  相似文献   

8.
许多记都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没分量。的确,优秀通讯的感染力是消息无法比拟的。但实际采写中,往往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分量不够、采访不细或囿于其他因素,写出的人物通讯多是平面的。猛一看“版图”不小,细品却味同嚼蜡。其实,在有新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10.
贾刚为 《新闻实践》2005,(12):54-54
新闻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内容竞争,就是要有好作品,要有新闻精品。不同的新闻体裁都可能出精品,其中传统分类中的通讯,更能够出传世之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通讯的精品之作呢? 一、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采访本领 精品之作往往是时代造就的。记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就不可能写出新闻精品来。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通讯写作为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史记》,它是真实事件的画卷,是真实人物的蜡像,不仅对历史对生活负责,讲求真实性,而且在写法上文约而事丰,堪为新闻笔法之鼻祖,为当代通讯的多样化多角度选题和多侧面多层次报道新闻典型提供了效法的历史典范。可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新闻写作对古典文学的吸收、借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体裁,都讲求及时明白、真实准确,但两者布局结构不一,内容侧重不同,相应地在语调辞气、文辞色…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3.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14.
在2002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评比中,我与张炜恒同志合写的《世纪工程,打响国产牌》荣获通讯类一等奖。在不少新闻单位选送的有关西气东输的众多通讯中,这篇报道以其重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一年一度的中国石油奖最高奖项,其中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过:人们要求新的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既有新鲜的内容,又有新颖的表现形式,作品就会“活”起来,就会被读者所关注和喜爱,它所具有的丰富的营养价值才能为读者所吸收。因此,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好的内容与好的形式的完美结合。而即使稿件反映的内容一般化,如果有了好的表现形式,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先看一下好的新闻形式对表现内容所起的作用。在新闻实践中,写作的体裁一般是消息、通讯、评论等几个种类,比如通讯写作,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大多采用纪实的笔法,按照金字塔结构或倒金字…  相似文献   

16.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红尘 《新闻知识》2005,(1):53-55
本之所以使用特写这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而不使用更为通俗常见的“通讯”的概念(事实上它涵盖了新闻教科书上通讯和报告学的概念),是因为它更为合符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本意,以及现代传媒变化的需要。本拟从西方新闻特写这种特殊的和重要的新闻体裁的来源、形成以及影响,对新闻特写的概念予以重新的梳理与纠正;而同时,  相似文献   

19.
赵颖 《记者摇篮》2004,(1):62-62
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编辑肩负着宣传报道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情况的光荣任务。从事多年基层通讯报道员工作,深深地感到农村很广阔,农村的新闻也很多。但是要写好新闻、写出反映时代精神的稿子又很不容易。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地农村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的、能引起普遍关注的事实,是我的职责。只有写出了当地”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又是“重要”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在社会上造成“影  相似文献   

20.
子楠 《军事记者》2005,(11):33-33
通讯《新川和他的妈妈们》是一篇难得的新闻佳作。这样的题材闻所未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高的新闻价值,显示出记独具匠心。只有洞悉现实、对生活饱含激情的记,才可能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折射时代发展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