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2.
把新闻称为“易碎品”,这种说法还是有失公允。事实雄辩地证明,新闻的经典名作,可以影响几代人,在历史上千古流芳;也有不少精品力作,焕发出耀眼光彩,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当然,由于新闻天天都在爆炸式地产生,“易碎品”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地市党报要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有责任感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让“易碎品”更有生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林  王逸涛 《军事记者》2003,(12):38-40
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和实践的,军事新闻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也需遵循这一规律。成功的军事新闻作品总是“新又美”,都是新闻规律和美的规律有机统一的体现。军事新闻历史源远流长,它所深孕着的美感和魅力不断为受众所解读,雄壮、崇高、蓬勃、真淳……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价值产生了很强的传播效果。军事新闻审美价值的存在和表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定性。首先,军事新闻以军队官兵及其活动为主要报道对象,其内容本身就深孕着不同于其他客体的审美底蕴;其次,军事新闻传播者有着特殊的审美追…  相似文献   

4.
把新闻都称为“易碎品”,这种说法还是有失公允。事实雄辩地证明,新闻的经典名作,可以影响几代人,在历史上千古流芳;也有不少精品力作,焕发出耀眼光彩,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当然,由于新闻天天都在爆炸式地产生,“易碎品”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地市党报要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有责任感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让“易碎品”更有生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登不得大雅之堂!”,这是部分受众对社会新闻的一般印象。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卖点”,刊播一些格调低劣、荒诞不经的社会新闻,陷入了低级趣味和媚俗的误区,使得社会新闻——这个被称为“8小时以外新闻”的新闻题材饱受争议,社会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走出花边新闻的怪圈,成为既能为媒体争得受众眼球,又能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媒体影响力的的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6.
人精神,是优秀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事实就是人精神的物质载体,可以说,透过一张报纸,就可以折射出它所存在的政治环境和人背景。军事新闻作品中所独有的浓烈军味,更使受众引发出对自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对军人的生存状况、对军人价值、尊严的探求。在军事新闻报道中,弥散着带有军队人特色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优秀作品,甚至是精品。  相似文献   

7.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9.
当记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稿子发表后能被人记住,最好被人永远记住,即稿子能有最长的生命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新闻稿是读后即忘,它并没有长久的生命。这是新闻的信息本质所决定的。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传递信息的新闻当然也就是“易碎品”了,这是基本规律。要想作品难忘,就要在“易碎品”中寻找“耐用品”,这就注定了当名记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虽然新闻是易碎品,但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要被时间之锤敲碎。我们读新闻史,回忆自己十几年的阅报经历,还是发现会有一些新闻作品留在记忆里,挥…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很容易贬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到了明天就成了银子,冉到后天可能就成了垃圾”,可见新闻掉价之快。但这也仅是对一般的新闻作品而言,而精品级的新闻作品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11.
周文 《新闻界》2006,(5):78-79
一、军事新闻传播以及选择该研究对象的目的军事新闻传播就是将事件(军事新闻)经媒体传播给受众的过程,传播过程的起点是满足受众的需要,终点是军事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现代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离开了新闻信息,现代社会就失去其完整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是新闻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是制造新闻事件的主角,为新闻传播提供丰富的素材。然而,重大新闻却不同,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受众,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而恰恰是这些重大新闻往往能按照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形成连锁性的系列报道,产生一波又一波相互关联而又独立的新闻高潮。这种新闻现象笔者称之为“新闻波” 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许杰  杨云亮 《新闻传播》2006,(11):64-64,66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是就事件新闻的时效性而言的。同样的,谁以最快速度传播给受众,谁就会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这也是任何一家媒体必须花大力气争取的。但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大舞台。某一家媒体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占据社会上发生的全部有价值信息。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原因,新闻的传播速度有时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导致我们会错过新闻的“第一落点”。因而,抓好“非第一落点”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该怎样介入历史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新闻学理论通常认为,新闻和历史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当明显的分界线。无论何种新闻定义,其概念核心总是包容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一内涵。我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也是从时间的尺度来理解的“,新近”的时间甚至成了“新闻”自立于“历史”之外最显豁的标志。诚如历史  相似文献   

15.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通过传播才能实现其价值,而新闻价值实现的关键和效果,取决于受众的“乐”读。国外娱乐新闻不仅以清淡的轻松活泼和浓郁的人情趣味为受众所喜闻乐见,而接受主体更青睐于娱乐新闻所蕴含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表露出的智慧和幽默艺术,正是因为它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延伸和拓展了娱乐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应,使其成为备受关注和追捧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7.
人们总是把新闻作品当作“易碎品”。有没有让“易碎品”的新闻“延年益寿”的方法呢?通过近20年的新闻实践,我感到这个办法还是有的,其中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新闻中的化含量。因此,在新闻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努力提高新闻中的化含量,已经成为媒体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有些新闻的发现属于"无心插柳",而采写新闻精品离不开"有意栽花"。"有意栽花"就是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指的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新闻宣传报道思想、报道程序、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推出受众所喜爱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9.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时效意识”,即指时效性。新闻都应追求时效性,尤其是社会新闻,大都属突发事件性新闻,时效较短,有的稍纵即逝,时效一过,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快速到达采访现场。抢发当日新闻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要求写新闻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文字,来描述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如今是信息时代,新闻竞争异常激烈,随着现代化交通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瞬息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