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反应机理入手,分析新教材用1-溴丙烷代替溴乙烷进行取代或消去反应实验的理论依据,提出个人的理解,并用对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改进实验以溴乙烷为例,针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较长等不足,设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对比实验,巧妙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产物乙醇收集后用于作为消去反应的反应物。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可在同一连续反应的装置中熟悉和掌握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实验备受关注.通过实验研究和机理探析,指出溴乙烷与AgNO3溶液混合后能很快观察到浑浊现象,其本质并非是Ag+促进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而是NO3-与溴乙烷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酸乙酯.通过教材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反应条件、产率等方面对不同教材中卤代...  相似文献   

4.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许多实验现象的理论解析常存争议,原因是对反应的本质认识不透所至.如:Fe^3 与S^2-反应现象的认识,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液溴为何不能用溴水替代,Ca^2 与HCO3^-在同一溶液中为何不能大量共存等问题的认识,已成为一个长期的困惑和疑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澄清对中学化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乙醇 (CH3CH2 OH)和苯酚 (C6 H5OH )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OH) ,但是羟基的取代活性却大不相同。例如 ,把乙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 ,就能得到一种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油状液体溴乙烷(CH3CH2 OH +HBr △ CH3CH2 Br +H2 O) ,说明在反应中 ,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断裂 ,卤素原子取代了羟基而生成了卤代烃。但是苯酚中的羟基在一般条件下 ,却很难使碳氧键断裂而发生取代反应。这种取代活性的差异可以从两者结构的不同找到原因。在醇分子中。由于碳和氧电负性不同 ,两原子间的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一方 ,…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教版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31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以及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42面设计探究溴乙烷在 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很少有人产生置疑,更不用说逆向思维打破常规重新探究该实验了。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教材中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存在耗时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不足,依据演示实验的原理,设计了演示实验的装置,采用强碱氢氧化钾、气(蒸气)-液反应的方式、高于溴乙烷沸点的反应温度以及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润湿的棉团检验烯烃等措施,改进该演示实验.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反应速率快、反应完成的程度高、实验现象明显、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林春 《考试周刊》2014,(42):152-153
<正>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前我校课堂教学及学生的现状,我校正在探索合作学习小组与课前先学+梳理反馈+训练巩固+互动研讨+拓展提升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以下便是我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对《卤代烃》这节课的设计。一、课前先学《卤代烃》预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理解卤代烃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通性及卤代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苯与溴取代反应”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在吸取教材优点的同时 ,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 ,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玉峰 《化学教学》2012,(12):75-76
溴乙烷在强碱-乙醇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中学生常常会误认为是消去反应。对这一错误认识,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强碱的醇溶液条件下溴乙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无论按SN1历程还是SN2历程,烯丙式卤代烃的反应速度都是最快的,一般教材对按SN1历程进行的反应机制介绍较多,而对SN2历程的反应机制则未说明原因,本文拟对烯丙式卤代烃按SN2历程反应的特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卤代烃是联系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体现这种纽带作用的承要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在断键原理和实验操作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用对比的眼光探究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反应,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烃的衍生物的水解和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第62页设置了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最新的浙江省所用的版本(2009年6月第3版)中将溴乙烷更改为1-溴丙烷,并对实验装置与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5.
溴乙烷导学     
一、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烷分子中的一个H被Br取代得到溴乙烷(CH3CH2—H→CH3CH2—Br)由于乙烷中6个H位置相同,故其一溴代烷没有同分异物体,这是CH3CH2Br为什么可以称为溴乙烷而无须标明Br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反应的机理人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反应物的剂量、加热速率、反应温度及不同碱的影响等方面对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溴乙烷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混合液温度低于80℃时,绝大部分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温度高于80℃时开始生成乙烯的消去反应加快,发生消去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95℃;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体积比是1∶3。  相似文献   

18.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直观教学法和师生互动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卤代烃的两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从反应特点、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进行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