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论话题,涉及学习者认识发展,更是一个生存论话题,关涉学习者对有意义生活的体验和建构。其中,学科知识为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提供一种意义框架。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意义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得以建构和形塑。但在现代性知识教学中,把人视作单向度的认识性存在,偏执于对知识的占有,而忽视对作为完整人的意义关照。知识教学若实现对人意义世界关照,需回复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以"生活"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倡导理解性的知识获得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由于受科技理性、符号世界和不和谐师生观的影响,教学生活出现了异化,偏离了原真的日常教学生活世界。因此,有效整合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基于主体间性认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育向生活世界扩展,才能实现教学生活化,才能让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重拾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在教育促进学生幸福的实现方面,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承担着重要使命。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具有对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给予关照、护持和滋养的意义品性,它指向学生的幸福。现代教育中的知识发生了异化,导致知识意义的缺失,学生的幸福也因此旁落。要实现学生幸福的终极目标,就必须重建课程知识观、设计教材要凸显生活性和生命性的意义品性、转换知识教学的逻辑话语,以期复归知识的意义品性。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以语言或数理逻辑等符号为载体呈现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符号所表达意义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由于同一种意义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进行表征,因此,不同类型符号之间的对比和转换,是理解符号意义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沟通符号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不同符号之间的转换、利用多媒体和人际交流促进符号间的对比和转换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教学中需要做好三种相互转化。第一种相互转化发生在符号与意义之间: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习符号,理解和领悟符号所承载的意义,又要让学生用符号恰当地表达意义。第二种相互转化发生在知识与思想之间:从知识到思想体现的是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知识需要整合、融通成思想;而从思想到知识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反思知识学习过程,并能涵养思想。第三种相互转化发生在书本与情境之间:学生素养培育离不开书本知识,但更离不开真实世界的情境;当教学处于相应的情境中时,它又需要借助书本知识来成功应对。教学中三种相互转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了原点,它所要表达的意图:教学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始终存在着居于一点而朝向另一点的内在张力,这是教学富于启发性和增值性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学习生活是学生的特殊生存过程。只有从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生活的关注,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人文性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中反映出来的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体系,表现为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理解性与体验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学习生活应具有人文性。学习生活的人文性考察,就是以人的生活特性体系为依据,探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当前的学习生活突显了规范性,弱化了生成性;畸显了理解性,远离了体验性;强调了社会性,削弱了个体性。这导致了学习生活中人的失落与学习生活主体的异化现象,影响着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关注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课堂生活既是知识的整合和获得过程 ,也是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协调和整体发展过程。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建 ,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与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历史教育作为教育 ,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 ,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学生的课堂生活涉及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交往中的道德生活。历史教学也应当从学生生活涉及的三大领域来创建课堂生活 ,实现书…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多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倦怠的、被动的和疏离的.倦怠的生存表现为对工作情感耗竭,对学生冷漠迁怒,对自己消极评价;被动的生存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事务工作中和自我发展中的被动;疏离的生存表现为与教学过程的疏离、与学生的疏离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透视异化的教师生存状态,对于教师回归生存之本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体验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对话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构成,深度教学是充分运用知识整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其实现机制可归纳为:再现简化后的知识生产和思维演变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和知识发现,进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共性知识向个体知识、从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深度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学科知识在内容与过程层面的完整展开,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深加工学习策略,学生具备在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生成视域中,高校教学是一种生存论本体论意义上的特殊的实践活动,人是一种生成性的实践存在。然而,在律规性教学中,人的存在偏离了本真状态,而异化的根源则在于统摄教学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要超越律规性教学中"人"的生存困境,"生成性教学"是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生成性教学,其关键是哲学思维方式要从本质主义转向生成性思维,其基础是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师德性,其保障是高校教学应实行交互性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就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来说,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载体的法律知识是“符号世界”,比较抽象。相反,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建构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符号世界”和“生活世界”沟通,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实现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质的飞跃,增加思想品德课教学信度,用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背离:现代教师的生存状态透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现代教师的生存状态在总体上是倦怠的、被动的和疏离的.倦怠的生存表现为对工作情感耗竭,对学生冷漠迁怒,对自己消极评价;被动的生存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事务工作中和自我发展中的被动;疏离的生存表现为与教学过程的疏离、与学生的疏离和与生活世界的疏离.现代教师生存是职业活动异化的生存,其实质是对教师生命存在与生命本质的背离,是对教师生命意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张众 《江苏高教》2020,(9):62-66
根据生存论哲学的观点,教学既是师生相遇与交往的过程,也是基于生活世界的知识构建与师生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在生存论哲学的观照下,发现在线教学存在"知识技能中心"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主体离场"的知识传递场景、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价带来的失真性等不足。而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重建"师生共场",打通学生与世界的藩篱;通过师生共建"此在的意义世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情境,重塑评价考核方法,最终化解在线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教育界中形成不同的知识观,但随着知识的充实,人的精神却发生了异化,当代教育实践呼吁关注知识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义。教育者以课堂为载体,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价值,建构“学习和生活共同体”,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涵养,关怀受教育者的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感"演变为"符号意识",词汇呈现方式的不同,蕴含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超越。符号意识养成不仅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作为数学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中,一些偏颇的做法,透露出教者对"符号意识"的认知匮乏。彰显符号自身的优美性、突出符号理解的过程性、关注符号背后的思想性是"符号意识"建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背离中的尴尬——生命智慧教育的失落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人们已经对知识的追逐出现了异化:教师搜索枯肠地呈现知识的升学价值,学生唯升学知识是瞻。这样,知识的积累就结晶成为一块砖,用于敲开高一级学校的大门;对于学习此外的意义,不仅学生感到渺茫,就是老师也日见模糊。结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难以为世界做贡献,连解释世界都很  相似文献   

18.
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与生活本来是密不可分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产生,教学与生活逐渐相脱离,教学不断被异化。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活性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回应,它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理念,引导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活化知识的教学从课堂教学看,知识教学太死是产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唤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积极探索如何把知识教活。活,就是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力度,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知识的价值。教学中突出以下几点:①讲清知识的由来,增加信度;②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物理就在我身边,增强真实感;③完成知识、能力的转化,学用结合。这样使学生信物理,进而把学习看成人类生存的必需,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变为一种吸引人和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把教学搞活,首先要使学生对知识有切身感受。用实验、生活实例、工农业生产的技术作用于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领会文字符号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例如,教全电路欧姆定律时,先拆看手电筒,后绘电路图,再研究各元件的作用。导出I=ε/(R+r)后,类比成抽水  相似文献   

20.
符号是知识意义的载体,意义是知识的内核,知识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多维意义。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以知识的多维意义为依据,同时以知识意义的实现为目标。在知识变革的过程中,只有对知识的性质、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多维意义。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的多维意义,自我感、意义感和效能感是三个关键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