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匠精神的价值是与工匠精神同生同在不可分割的,但它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具有一种内源性的再生动力;它的当代价值在工作中体现为精神价值、人本价值、创新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的力量才不断地激励着工匠对工作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研究和分析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就是为了使当代青年人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开辟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门词汇,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社会价值。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办学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呼唤农业高职教育,加强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素质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可靠途径。因此,要把"工匠精神"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在职业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极聚焦"工匠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之一,2016年以来被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各行业均应提倡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它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还顺应了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的精神需求,是每个人都应养成的精神品质。高校思政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将其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中,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在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好工匠文化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属于意识、思想层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其培育路径必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校园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工匠精神,以高效管理支撑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筑业生产质量事关国家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重视土木工程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在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同时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工匠精神内涵和价值进行把握的基础上,需要抓住...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诉求、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体现在工匠精神内涵与职业素养要素组成层面。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时代诉求,是应然之义、使然之道和必然之策的统一体。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时代价值、实践价值、创新价值等层面。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多维路径,重点突出在教育、实践与创新等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笔者试结合《经济生活》教学,探讨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崇技尚德,它深刻展现着劳动价值观。践行工匠精神可以使劳动者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充分体会与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与社会价值观,为劳动提供强大驱动力。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强化工匠精神价值引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劳动等相互分裂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揭示了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自由意志遭到压抑、精神世界逐渐枯萎的生存状态。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求真尚美、追求卓越等为价值内核的劳动精神。因此,应当发掘与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消解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以及人的生存异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思想政治老师亦要有匠心。  相似文献   

12.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企业人员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体现的工匠精神,离不开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下工匠精神现状、现代工匠精神内容以及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如何做好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塑造现代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则指的是永不放弃,勇于创新、执着专注。但实际上,很多中职学生却没有体现出这种精神,而是得过且过、好高骛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当前在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新的劳动价值观、培育新的劳动精神、提升新的劳动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构建融合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就要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方式方法、评价与监督、文化环境育人中。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指明了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最早起源于手工时代,是指工匠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并力求完美的精神,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持,虽然工匠精神是由古代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工匠精神依然是人们的重要思想源泉,同时也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可以帮助工作者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在人类努力实现祖国复兴梦想的今天,将工匠精神充分发掘和展现,并逐渐传承开来。  相似文献   

17.
师之匠心     
<正>说到"工匠精神",我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德国人的工作细节与名牌品质、日本手工艺人渗入器物的心魂与生命。当"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当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不仅是经济改革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更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时,灯下,静读海安高级中学总务主任徐世明同志的事迹,日常的点点滴滴,细微平凡而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似乎有了更深的理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其深入的发展内涵,且当代创新性的内涵比任何时代都更为显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应用型高校生存发展、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都真切呼吁工匠精神,迫切需求创新型匠人。依托于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和时代发展,引领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系统分析实践培育的路径,使工匠精神沁透于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是"世界加工厂""低端制造"而不是"世界工厂""高端质造",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一时间,打造"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共同期许。那么,"工匠精神"为什么缺失?应该说,在我国,对"工匠精神"始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建筑奇观的工匠群体,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以及让人耳熟能详的解牛庖丁等,他们虽然技艺高超,社会地位却是很低的。因为大家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匠们并没有得到与他们所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应  相似文献   

20.
朱俊 《成才之路》2022,(3):37-39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工匠精神,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地方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工匠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