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创作成就赢得了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她在翻译方面的突出贡献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雅各布森所定义的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两个层面来论析张爱玲对《海上花》的翻译, 可以管窥徜徉在语言三度空间的张爱玲不同寻常的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雅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03-105,F003
在中国现代散文随笔的流变中,张爱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散文自成一格。对散文语言及题材的开拓确有新境,张爱玲散文富于现代性的苍凉美学。她横跨散文的现代与后现代。她的散文对于研究者、创作者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集中表现了世俗生活、作者的审美经验、冷暖自知的爱情和忧郁感伤的童年。其作品风格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代才女张爱玲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其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赢得了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她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却一直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域。从翻译视阈来论析张爱玲与《海上花》,可以管窥其不同寻常的译者素养与翻译才华,为张爱玲全面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散文写的虽然是一些身边琐事,但是她的文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文对张爱玲散文中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以及语言色彩鲜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散文再度受到重视 ,是因其作品中流布着中国气派 ,她在创作中找到了表现人性、人情的契合点 ,机智的叙事风格又使其作品活泼灵动。这些 ,使张爱玲的散文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 ,更具有了散文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大陆散文创作由于凝聚了她对人生的冷静思索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而构筑成张爱玲散文的独特风情,体现了她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生活真诚、具体、实际、达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散文写的虽然是一些身边琐事.但是她的文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文对张爱玲散文中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以及语言色彩鲜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是一位“走红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她的小说在上海报刊上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了文艺界和读者们的注意。当年的张爱玲以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了作家的宝座,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 在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虽然也写过散文、电影剧本和诗歌,但真正的成就还是她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由于对写作题材的熟悉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第一篇小说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  相似文献   

11.
海内外的张爱玲研究是以其传奇作家身份为核心,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论析,而忽视了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与成就。文章通过阐述张爱玲的译者素养与翻译《老人与海》的缘起,探析其译本特色,可以管窥她作为译家的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3.
散文由诗歌衍生而来,其在结构、语言、文笔等方面独具特色。其中,语言的节奏对渲染、烘托、增强文章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加大对英文散文节奏美的重视力度,并对其进行适宜转换,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原文风格。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对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进行了浅析,旨在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散文令人耳目一新。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抓住了在无尽的痛苦磨难中享受短暂世俗快乐的机会。她的散文透露着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喜爱,对都市世俗享受的追捧,这的确是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精神背道而驰。但是张爱玲散文又并非只限于世俗表面,其中又包含着作家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意。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在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1932年出版第一个版本的《冰心全集》,1998年出版第二个版本的《冰心全集》(8卷本)。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空巢》等;诗歌《繁星》《春水》等;儿童文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散文《往事》等;翻译作品《园丁集》等。"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冰心的作品即是她的精神境界。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类,对和平,冰心总是怀着博大精深的爱,对黑暗、腐败和丑恶,她又无比憎恶。她的创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她爱了,也抒写了,她的生命因之丰富而高贵。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但是在她的文学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自译。她除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以外,还将更多的尽力放在翻译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研究张爱玲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的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标其俗的张爱玲,一方面,她的散文在选材上,与都市世俗生活有明显的贴近性。与此相应,在审美追求上,她也力求通俗,另一方面,她的睿智和对生命的了悟,又使其散文超越了题材上的通俗和凡常,不时显露出其哲理深度,给人以警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距离——谈张爱玲散文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张爱玲小说与散文的比较 ,揭示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从比较小说和散文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空间意象的不同入手 ,分析她的小说和散文思想内容的异同 ,指出散文中的“我”与真实的张爱玲之间的距离 ,理解她在尽情享受物质文明的背后所潜藏着的深深的悲凉与绝望。  相似文献   

20.
席慕蓉是一位颇受海峡两岸读者喜爱的作家,她虽以诗歌而成名,但其散文创作也因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为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添砖加瓦。她的散文以自然感悟、怀乡主题、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而为人称道,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