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也是精神和语言的统一,而精神蕴涵在语言之中。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认为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所以,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实践,实践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的平衡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存在与表现。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实践,分析实践中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小灵 《大观周刊》2012,(26):180-181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了重大的推进,它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回应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下面笔者就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3,(7):6
王余光:儿童阅读应从纸本开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在《光明日报》撰文:用电脑或电子阅读器难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相反,容易让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以致上瘾。以前,家长教育孩子通常会给他讲故事,陪他看书,帮助孩子逐步培养阅读能力与读书习惯。到了今天,很多家长因为忙,就买个iPad让孩子玩,里面内容极为丰富,而且有交互功能,但也有不利的影响: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大大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关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且融入多种阅读元素的早期参与式互动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并强化孩子学前读写的基本技能。考虑到当前的使用习惯和家长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共同成为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美国公共图书馆鼓励家长每天跟婴幼儿进行一起说、一起唱、一起读、一起写和一起玩的简单互动,并针对新生儿、婴儿、学步儿童/低幼儿童和幼儿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纵观几个在美国覆盖面较为广泛的婴幼儿阅读活动项目,主要涉及多元智能理论、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理论、孩子必备的七种生活技能、“脚手架”理论、认知发展论模式、主动学习教育法、有目的的玩儿、科学实验理论及聆听、喜欢、学习法等。建议充分发挥国内公共图书馆作为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最重要机构的作用,将常规性的婴幼儿亲子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纳入其中,培养并加强全社会从小阅读的习惯。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5.
关于少儿图书馆0~6岁婴幼儿阅读推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捷 《图书馆建设》2011,(3):90-91,95
阅读推广工作是少儿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核心。少儿图书馆应以0~6岁婴幼儿阅读推广工作为突破口,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阅读环境;增加服务,使家长利用少儿图书馆进行教育;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婴幼儿快乐阅读,以期从小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杨秀英 《大观周刊》2012,(45):309-309
在我们十八中学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最头疼莫过于写作文了。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过:“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许多初中生在回答学语文最怕什么的时候,则大多数回答“写作文”,可谓“题未出而叹息,临文卷而汗颜”,往往只见到教师费尽心血,学生的写作兴趣始终提不起来。那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由“怕作文”到“爱写作”?首先,我们就应该找出学生厌烦写作、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的根源,从这里出发,寻找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不要养育过度 美国的家长中,过度的培养教育案例屡见不鲜。如今一股新的革命潮流正在兴起,其目的便是要扭转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投资。“养育孩子要简单”“给孩子自由”,虽然这场革命的名字很多,但传递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过度关注孩子有害无益,真想要孩子未来能成功,那就要学会什么时候放手。  相似文献   

9.
韩永光 《大观周刊》2012,(23):158-15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 的关系。本文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公共图书馆利用教育的相关研究谈起,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探索与实践,再以四川省图书馆“TTBOOK小书虫”活动为例,通过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对幼儿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目的是使幼儿有寻找及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并带动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别再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做什么或改变什么,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用讲故事或让孩子自己看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幸福和希望中长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世界各地,家长不约而同地把阅读作为对孩子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少儿阅读也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林林总总的童书中,有真正的儿童教育理念,能真正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实用价值的精神食粮才  相似文献   

12.
本书提及的“富二代”,不仅仅是指“富一代”的子女,还包括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肯在未成年子女身上花钱,让孩子“富有”的家长的孩子。家长“回收”的却是孩子的懒散、自私、没有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发出感慨:现代家长该如何教子?“富二代”该怎样教育?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专门为现代家长打造了这部教子手册。  相似文献   

13.
许海峰 《中国出版》2022,(S1):125-129
“分级阅读”或者“分级读物”原是从英美传来的舶来品概念,指的是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为他们编写并选择难度适当的阶梯读物,逐级递进。由于注重在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两方面根据孩子的水平提供循序渐进的读物,近10年来受到广大专家、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普遍欢迎。外研社在外语教育出版市场上首屈一指,自然在英语分级阅读出版领域也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江南的橘子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文章。 最近我们做了几期教育的话题,请了孩子、家长和教育专家,家长普遍都说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毛病多、不安心学习,又和家长没有办法沟通。做教育的专家们是非常让人尊敬的,他们努力地思考和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有的从自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读写结合和学习任务群则是语文课程的新组织方式。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基于任务和学习项目,对学习资源、方法、内容和情境进行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整合”是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中任务群的重要学习任务,新课标规定,小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内容及目标是结合阅读内容掌握文学写作的一般规律。所以,  相似文献   

16.
李明英 《大观周刊》2012,(41):370-370
一、从定位与价值中感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施蛰存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改》中也提到“语文教育就是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人的诸如道德品质、智力、身体状况、礼仪社交、劳动观念等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都知道“天才的婴儿落地,第一声啼哭不是诗句”,同样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每个人的成长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从孩子哇哇落地起,父母就要在各方面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教育他们,才能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俞润生和陈建斌编著的《家庭教育成败百例析》,将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8.
读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和矿矿写的《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这两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教孩子学知识,二是教孩子学做人。所谓好学生要品学兼优,一是要思想品德好,二是要学习成绩好。但令人不如意的却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厌学情绪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讨厌上政治课、思想教育课,“人牵着不走,鬼牵着飞起来跑”,甚至还岀现学生杀死母亲之类的恶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良好愿望和严格措施有时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坦率地说,是因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岀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不要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写作的第一工夫”(叶圣陶语),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朗读范文——讲解范文——仿照范文习作”的陈旧模式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是“被动式”和“封闭式”的。难怪有些学生说,我们的作文是“抄”出来的。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训练必须包括“阅读训练”、“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三大方面,而“思维训练”这一更高一级的训练,事实上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仍然陷入“抄作”的囹圄之中,创造性思维训练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外国的家长们十分注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经受挫折与战胜困难的能力。本书网罗来自多个国家的教子理念,从幼儿启蒙教育、阅读教育、性格培养、智力开发、良好习惯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外国人对于教子的方法与事例,为中国父母寻求新的教子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