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艳龙 《大观周刊》2012,(10):197-197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作文要求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能在作文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2.
崔延霄 《大观周刊》2011,(23):242-242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3.
田秀平 《大观周刊》2013,(8):175-175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过于成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相似文献   

4.
李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1-322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厌写”为“乐写”,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郭永芹 《大观周刊》2011,(23):215-21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是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束缚学生的手脚,给学生设置了若干条条框框,如限定写作的内容、材料,怎样安排思路等等。学生不能自己做主,没有机会自由地感悟、思索和写作。结果是或无病呻吟,或干篇一律,实在不耐看。  相似文献   

6.
王东 《大观周刊》2011,(18):223-223,222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在写作、批改之后学生会有许多写作的经验和感受,要想使这种经验和感受成为日后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动力,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作文的评改,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善后工作”,让学生写“写后感”就是弥补作文训练这一不足的好方法,是一种分析总结写作经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玉君 《大观周刊》2013,(12):167-167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给同学足够空间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教学方向,尤其在写作教学时。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教师投入的精力远远比基础知识教学大得多,但收效甚微,因此,这也是令广大初中教师头疼的部分。过于正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潘玉婷 《大观周刊》2012,(41):284-2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南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9.
伏红娟 《大观周刊》2012,(39):93-93,92
教师“下水作文”是提高英语作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种途径目前还没有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英语教师应了解“下水作文”的奇妙功效.亲射‘下水”.体验写作过程.引领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殷爱琴 《大观周刊》2011,(39):125-125
本人2003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要求,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1.
宋会艳 《大观周刊》2012,(16):189-19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12.
温礼萍 《大观周刊》2013,(12):136-136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有所取舍,教学生能教的东西,指导学生训练能练的东西,强化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书写和构思两大习惯,将教材中的选文当作写作教学的例文,在学生写作前与写作后进行作文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人物描写方法、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结构布局、应用一些写作方法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康兆妮 《大观周刊》2011,(40):163-16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尴尬:教师满怀激情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激活他们的写作潜能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生活的积储,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使作文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使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心灵的自然流淌。在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段少龙 《大观周刊》2013,(4):152-152
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南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当然,这“自由地表达”的“自由”,是应当精神的自由,是思想表达的自由,是张扬个性的自南。作为教师,就是要设置美好而自由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文思流畅、语言自然的“自由自在”的作文境界。  相似文献   

15.
徐佳音 《大观周刊》2012,(47):307-307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一提到上作文课,教师是“拉琴的丢唱本——没谱”,学生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并且,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费力指导,费神批改,收效却甚微;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文笔苍白,软弱无力。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平时积累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6.
齐江敏 《大观周刊》2013,(7):149-149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教师投入的精力远远比基础知识教学大得多,但收效甚微,因此,这也是令广大初中教师头疼的部分。过于正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恩忠  金健 《大观周刊》2012,(26):171-171
在提倡“自主、合作、创新”的新教学模式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极为重要。创新写作即打破传统模式,自由自在地书写、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写作活动。它不受约束,勇于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辨力,写出真实的生活道出由衷的心声,充满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郑继芬 《大观周刊》2011,(49):99-99
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个性的培养是如今教育的一种趋势。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展个性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养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就作文这一块来说,可以从作文的个性化语言入手。  相似文献   

19.
鹿阳 《大观周刊》2012,(32):263-26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我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地渗透德育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下面谈谈自己在这一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谦 《大观周刊》2012,(18):223-22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学校的孩子一方面生活经验贫乏,见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他们逻辑思维远远不如形象思维那么发达。所以如果只教给写作理论.结果一定会是事倍功半的。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使他们变“怕作文”为“想作文”,下面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