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剪灯二种",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是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两座文言小说艺术顶峰之间的桥梁,本文就这一作用谈谈其对文言小说在题材与写法方面的影响。因为《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效颦之作,《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颠峰之作,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剪灯新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明代传奇小说最为世人所知者,是自成系统、又后先承袭的“剪灯三话”,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个系统断续蔓延了二百余年.仿作者如《秉烛清淡》、《剪灯奇录》、《剪烛续录》之类也为数可观。而其始作俑者瞿佑生于元末、著书于明初,与蒲松龄由明人清相似,都是跨朝代人物。这当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因为朝代更迭造成人  相似文献   

3.
汪超宏 《文教资料》2001,(5):141-146
瞿佑(1347—1433)的《香台集》,研究者们一直以为已经失传,如周夷(周愣伽)先生《剪灯新话》(外二种)《前言)说,瞿佑的作品“现在只有《剪灯新话》、《归田诗话》、《咏物诗》三种流传,其他多半亡佚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在新版《前言)中,又说:“他除《剪灯新话》外,对《诗经》、《春秋》、《通鉴》、乐府、词、曲都有研究,写了很多研究著作和诗集,现在只有《归田诗话》、《天机云锦》、《咏物诗》等几种流传下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徐朔方先生《瞿佑年谱》也说:“今所存者,…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文人瞿佑(1347——1433)的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作为明代传奇小说勃兴的先声,对唐代传奇的继承,后世作品的影响,以及和日本文学的关系,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瞿佑的作品大都散佚,所以从瞿佑的创作活动中研究这一问题的也很少,而且也很困难。本文试图从残存的瞿佑的故事集《香台集》中,探索一下跟《剪灯新话》相连结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剪灯新话》是瞿佑个人化书写的产物。从小说中的诗文来看,《剪灯新话》表现出与其他诗文小说不同的出众文人书写,同时体现了文人将文言小说纳入抒怀写心的正统文学阵营的成功尝试,应该重新认识《剪灯新话》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瞿佑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求学,仕途波折,放逐生涯,瞿佑的遭遇与元末明初的社会政治风波紧密关联,《剪灯新话》是时代风云有作家心灵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7.
《剪灯新话》(以下简称《新话》)的作者瞿佑敢于大胆表现人的自然欲望,尊“情”;《剪灯余话》(以下简称《余话》)的作者李昌祺则是用“情”来“教化”,为世人树立楷模,唯“理”。本文试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中朝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汉文学创作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时习传奇集《金鳌新话》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学界大都关注瞿佑《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的影响及金时习对《剪灯新话》的模仿,却忽略了《金鳌新话》独具的民族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价值。如果以《金鳌新话》为例,分析了朝鲜传奇文学接受中国影响的自觉性及朝鲜传奇文学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瞿佑(1347-1433),明初著名文人,在诗、词、诗论、小说等领域均有较高成就。其文言小说代表作《剪灯新话》是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对明清两代的《剪灯余话》、《觅灯因话》、《聊斋志异》等均有深刻影响。此外,该书还漂洋过海,在日、韩、越诸国广泛传  相似文献   

10.
《剪灯新话》中的作品,大多通过胭粉灵怪故事反映元明易代之际的社会动乱、政治腐朽与人民苦难,并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同时,《剪灯新话》还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和哀穷悼屈的悲悯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和要求,体现了瞿佑对“真情”的看重。  相似文献   

11.
瞿启甲与孙毓修由辑印《四部丛刊》从相识到相知。铁琴铜剑楼为《四部丛刊初编》提供底本达二十六种。嘉惠士林,有功文献。孙又是瞿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的“责任编辑”和撰序人。瞿氏售书助赈,孙氏费神奔忙,成就书林一段美谈。孙毓修著书立说,瞿启甲慷慨借书;孙氏辨章学术,更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天问》是屈原的一篇难以理解的诗作,作者在诸多的问题中提出了对于传统的宇宙观、历史观、价值观的怀疑与思索。基于此,从屈原的价值观入手,通过对其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困惑的分析,揭示屈原在《天问》中所反映的问题——道德追求的价值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3.
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是清代在传奇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张坚一生穷困落魄,特殊的人生阅历对其戏曲作品《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随着年轻梦幻的破灭,剧作的情感内涵由最初的"情大于理"向"理制约情",最后向"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情爱转变;另一方面剧作又表现出特有的幕僚文人心态。《玉燕堂四种曲》在戏曲体制、情节关目、语言艺术上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和名的革命烈士。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颇多争议的《多余的话》,显示了他的多余人气质。在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及其一些杂记随感中,他作为抒情主人公,和多余人形象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性魅力,从而获得社会史思想史以外的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读书堂集》梁应扬笺注呈现注重文章作法的笺注特色,它对简朝亮《读书堂集》的地理沿革、历史背景、作品对象、文章文意等方亩均有涉及,且注重搜集简氏作品的各家评点,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但是梁氏笺注的过于简略以至遗漏现象,以及述多评少的不足,又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葛咏裳官至兵部员外郎,藏书多购于北京,义和团兴起时携书返里。在临海建藏书楼"忆绿阴室",又叫"葛居俟堂",藏书万余卷,多有善本、珍本。葛咏裳精研文史,有《葛叔霓校〈抱朴子内外篇〉》70卷、《史记批注》、《汉书批注》、《三国志批注》。还著有《辄囊琐记》30册、《史蠡》3卷(家藏抄本),《辄囊丛稿》24卷12册稿本。民国七年,葛的继室屈云珊向临海县立图书馆捐出旧藏千余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忆绿阴室"遭日机炸毁,藏书止剩一千余卷。后来屈云珊将劫后藏书馈送屈映光"精一堂"。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从主、客观两方面可分析出瞿秋白的"政治厌倦症"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所在。瞿秋白的这种"政治厌倦症"情绪,并没有妨碍他以自己的(或折中的)方式去为党工作,他依然是个值得尊敬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8.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9.
李渔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接受美学"的诞生,但李渔凭借对戏曲这种特殊文艺形式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戏曲创作的切身体会,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300年后接受美学中所谓的"隐在读者"、"期待视野"、"审美距离"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斯大林逝世60周年之际,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伟大人物。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治经济转轨的阵痛之后,俄罗斯民众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评价“国父”,斯大林的形象正经历一个“去妖魔化”的转变,斯大林主义研究在俄罗斯也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