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系列新的用于解脂耶氏酵母的杂合启动子。方法:采用PCR技术将pXPR2的一段上游激活序列(UAS-1B)进行了离体串联重复,得到了一系列拷贝数不同的串联重复体,并将其克隆到了pTEF启动子的上游.结果:通过酶切鉴定,确证得到了含有UAS-1B重复单元数目不等的杂合启动子.结论:本方法实用可行,并构建了一系列杂合启动子,为进一步构建高表达水平的解脂耶氏酵母表达栽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一些基因克隆方法包括:抑制性差减杂交、差异显示PCR、DNA代表性差 异分析、cDNA微量列阵法(microarray)、外显子捕获法(exon capturation)、序列基因表达测(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和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等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从基因片段获得 其全长的3'RACE或5'RACE技术。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取人乳腺癌细胞(MCF7)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miR-34a启动子序列,将其克隆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Basic中;瞬时转染人肾上皮细胞(293T),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成功构建了p GL3-miR34a-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启动子序列正确,载体具有较高的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4.
实时定量PCR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常用实验技术,为将其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课程组设计了"实时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IPTG对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这一综合性实验内容。实验将RNA提取、反转录PCR、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定量PCR和绝对定量分析串联起来,以获得启动子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深入、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实时定量PCR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例析并介绍了未知序列的PCR扩增方法.要对已知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可将其连成环状,利用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反向PCR.为减少随机片段的含量,可再进行巢式PCR.未知序列也可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来扩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蒿异分支酸合酶的表达模式,评价其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创新点:该研究首次克隆了青蒿异分支酸合酶基因(AaICS1),并发现AaICS1影响青蒿素的合成,为更有效地开发利用青蒿提供了新思路。方法:根据青蒿转录组数据,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AaICS1基因和启动子,并进行多重序列分析和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对AaICS1进行表达分析,用Southern杂交分析AaICS1的拷贝数。构建AaICS1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表达载体,转化青蒿获得转基因植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青蒿素含量。结论:AaICS1含一个总长为1710 bp的完整阅读框,编码570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的ICS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AaICS1为单拷贝(图4),q 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能够响应伤害、干旱、盐胁迫和水杨酸的处理,处理后基因表达量提高(图6),和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相符。q 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转基因青蒿中AaICS1表达量提高,干扰转基因青蒿中该基因表达量降低(图7)。HPLC显示过表达AaICS1转基因植株中青蒿素含量提升,最高可达对照的1.9倍(图8)。  相似文献   

7.
该文就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一:分析vpb1基因启动子序列;方法二:对探测载体中vpb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进行验证;方法三:设计vbpl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位点。结果:(1)基于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来看,在pRSET-A质粒中的vbpl基因启动子能够将荧光基因的表达予以正常启动。(2)能够正确构建pRSET-m1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SigmaA结合位点的去除而降低。(3)能够正确构建p RSET-m2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5位碱基的突变而增强。(4)能够正确构建pRSET-m3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6位和-68位碱基的突变而消失。结论:深入研究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能够找出影响农杆菌的VBP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有可能使所获得的农杆菌菌株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以便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18,(6):84-88
采用定性PCR的方法,以转基因植物常用的调控序列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及报告基因gus、选择标记基因nptⅡ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转基因抗虫棉田里的杂草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棉田杂草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发现在检测的五种棉田杂草中两种存在转基因成分,初步说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过程中存在转基因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miRNA的核心启动子和顺式作用元件为进一步解析大豆(Glycine max)miRNAs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创新要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解析了大豆降解组文库miRNA的启动子特征,并依据顺式作用元件及靶基因构建了miRNA的表达与生长素响应因子、赤霉素响应因子之间存在潜在的负反馈调控网络。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TSSP程序和PlantCARE数据库预测了来自大豆降解组文库的440个miRNA的核心启动子以及369个miRNAs的顺式作用元件,并依据顺式作用元件及靶基因构建miRNA调控网络。重要结论:83.86%的miRNA在其上游序列中含有启动子,8.64%的miRNA在其下游序列中含有启动子,21.59%的miRNA包含增强子。核心启动子的TATA盒与转录起始位点(TSSs)的分布相似。此外,对转录起始位点5'端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为miRNAs的可能功能和表达的时空性提供了线索。miRNAs的顺式作用元件和靶基因的分析显示,部分miRNA的表达与生长素响应因子、赤霉素响应因子之间存在潜在的负反馈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PCR反应体系内,同步扩增大豆内参照基因lec和抗草甘膦大豆外源基因盒中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或cp4 epsps基因,建立转基因大豆双引物PCR检测方法.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用双引物PCR扩增出标准转基因大豆阳性对照、阿根廷大豆、美国RR大豆及豆粕中的lec基因和相应的特异性外源基因;酶切反应确证PCR产物为特定片段大小的目的序列.建立的双引物PCR法适用于抗草甘膦大豆原料和豆粕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简单化、高精度和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病毒分离方法,自死亡病人肺组织病料剖检样品中成功分离到了强致病性SARS-Coy肺组织毒。根据已发表的SARS-Coy Tor2株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8条覆盖全长基因组的PCR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实验感染的Vero E6细胞上清中成功地扩增出了各相应的cDNA重叠片段,分别克隆至pGEM-T载体后,构建了SARS-Coy肺组织毒全基因组cDNA文库。SARS-Coy肺组织毒全基因组cDNA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SARS-Coy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苦瓜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其中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根据G enbank中MAP30序列,采用PCR技术,从苦瓜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MAP30,经克隆载体转化菌液PCR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MAP30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鳡(Elopichthys bambusa)肌肉生长抑制素长789 bp的内含子1、987 bp的内含子2及长662 bp的部分上游启动子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鳡MSTN的内含子1、2与鲤科鱼类的同源性相对较高(内含子1:60.42%~67.21%;内含子2:40.00%~51.21%),与其他鱼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同源性则较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鳡MSTN的部分启动子序列中含有2个近转录起始点的TBP(TATA框)、2个CTF(CAAT框)、3个Sp1、10个C/EBP、4个Oct1、2个潜在AP1的结合位点,此外还存在1个GATA、3个HNF1、1个NF-κB和1个CREB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及3个E-框.  相似文献   

14.
藏药“藏茵陈”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藏药"藏茵陈"药材质量、真伪密切相关的药材来源进行鉴别.首先考察、鉴定市售"藏茵陈"药材伪品原植物种,通过对这些植物进行分子序列分析,来比较正品原植物与伪品植物的分子序列碱基位点和分子片段的区别,从而筛选出可靠的分子标记来鉴别"藏茵陈"原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Franch.的真伪.根据"藏茵陈"原植物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设计专用于鉴别川西獐牙菜的PCR引物,用该引物在不同条件下扩增正品及伪品"藏茵陈"模板DNA,建立只有正品川西獐牙菜具有阳性扩增的PCR鉴别条件.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适用的"藏茵陈"川西獐牙菜的DNA分子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NCBI中的EST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以一系列生物信息学软件为工具,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了SOD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该预测的SOD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数据库中同类基因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并且含有完整的保守结构域;电子克隆到的SOD基因编码的不是分泌蛋白,也不是膜蛋白,而是胞质蛋白。通过某个基因的一个EST序列采用电子克隆的手段进行基因全长的电子拼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发展,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基因组作图、基因克隆、物种亲缘关系分析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含翻译起始密码子ATG的质粒pSⅪⅤⅥ Ⅹ3/4为转移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及切除部分5′和3′端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基因同时插入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基因组中,构建了形成多角体的重组毒株。该毒株能利用合成—多角体ⅪⅤ串联启动子,表达由截短的HBcAg序列及其上下游多接头与杆状病毒DNA部分序列组成的融合蛋白基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cstern印迹与免疫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20.5KD,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并保留了HBcAg的抗原性,亦能形成典型的HBcAg颗粒。组建含多克隆点及截去两端序列的HBcAg基因转移载体质粒,使编码多肽抗原的寡聚核苷酸易于克隆,以HBcAg融合蛋白方式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表达,并能形成HBcAg为蛋白载体的抗原颗粒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