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确看待档案修裱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裱技术是纸质档案加固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保护中。修裱一般是选择与其原件材料一致的新纸进行整体托裱或局部修补,使档案纸张失去的强度得到恢复,寿命得到延长。经过修裱的档案,如果在后来的保管、利用中又发生老化或者损坏,还可以通过揭裱把支撑档案的托纸或者补纸揭取下来,换上新的材料,以新材料的机械强度继续支持和改善档案原件的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2.
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黏合剂对破损的纸质(绵帛)档案载体进行的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我国传统的修裱技术源远流长、优点众多,对保存档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档案修裱机的产生 1991年底,《机械化修裱档案试验》作为国家档案局"八五"重点课题下达给安徽省档案局(馆)承担试验研究.该课题组根据《中国档案修裱技术研究》领导小组1992年2月15日《会议纪要》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该项研究的总体思路:(1)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优点;(2)充分发挥机器修裱档案速度快等特点;(3)严格遵守档案文献在修裱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温度、可逆性、字迹扩散等);(4)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重点解决机械修裱档案质量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实现机器代替手工而又保留和发扬手工特长的各个修裱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3.
纸质档案修裱技术是利用粘合物把纸张"补"或"托"在档案上,以增加纸张强度,恢复档案"健康",延长其寿命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档案修裱技术是抢救破损档案、延长档案寿命的一项重要保护技术,而修裱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档案的保存寿命。长期以来,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存在着修裱前的准备工作不够,不能根据档案的破损情况选择合适修裱材料和修裱方式等问题,使修裱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充分做好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过去,修裱前准备工作常常被忽视,出现了该裱糊的没裱、不该裱糊的反而裱了,串页、串卷等现象,给整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修裱质量。具体做法是:在修裱前首先要对档…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濒危档案修裱技术的优先原则,并详细讨论了纸质档案的修裱工艺以及档案利用中的保护等问题,目的是为了使濒危档案的保护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污损纸质档案修裱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以及修裱的方法步骤的阐释,使大家对纸质档案的修复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重点介绍了过水、受潮受压、图表档案的修补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保护档案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修裱工作中,如果修复材料及技术方法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保护档案,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下面就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1.修裱粘合剂的使用。在传统的档案修裱工作中,小麦淀粉糨糊是档案部门普遍采用的一种粘合剂,它具有色泽纯净、粘性适中、修裱后的档案柔软、平展,化学性能稳定,PH值接近中性或微碱性,并具有可逆性等特点。小麦面粉中含有的面筋是面粉中的杂质,颗粒大、色泽黄、聚合度高,不利于破损档案的修裱,作为修裱档案用的粘合剂必须把面筋从面粉中提出,…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修裱是一种对以纸张材料为载体的档案进行加固的技术,是一项既具体又烦琐的工作.它看似简单,做好却并非易事。现就破损档案修裱工作,谈一谈应把握的关键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修裱技法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就档案修裱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备工作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对档案修裱中除污、去酸和修裱时使用的工具、操作方法、化学溶液、修复材料和修复标准作了详尽的说明,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际工作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档案修裱过程中,经常因为人的因素、纸的因素、浆糊的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而出现起泡、皱褶、破碎、污染、走形、崩裂与走墙、起毛、剥离与空壳、翘曲、挺硬、霉变等十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档案修裱质量,从而影响档案的寿命,这与我们修裱档案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每一种现象的起因,从而达到预防目的,把各种影响档案修裱质量的弊病与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1、起泡。起泡是指修裱后档  相似文献   

13.
<正>档案文件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档案发生老化,出现纸质腐朽、字迹褪色等变化.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有必要对已经损坏或即将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由于一般州县级档案部门的档案数量不太多,加之设备、经费、人力等条件制约,不可能购买先进的修裱设备及采取一些复杂的加固技术,仍需采用传统的修裱技术对已破损的档案进行加固,因此,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同时也了解传统修裱技术在西双版纳这样的高温高湿地区的适应性,以便今后在全州开展档案修复工作积累一定经验,我对此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修裱及用纸原则中国档案修裱技术历史悠久,正如唐朝初期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所阐述的:“自晋代以前,装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褙”由此可见,装裱技术在中国至少已有1500多年了。它起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发展于明清,作为一项独特的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是档案界和书画界的一大瑰宝,享誉世界。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的两汉时期造纸术兴起,纸张的出现为档案修裱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并且随着纸张成为档案载体材料,档案修裱技术日益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太平御览》引《桓玄伪事》称,在东晋…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利用装裱技术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为人们提供查阅、利用的方便.在修裱档案过程中,要对一些破损严重或成"砖"状档案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修裱.对破损档案的修复,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本文以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等档案载体作为主要审美对象,剖析美在档案载体中具有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机关档案人员应慎重处理破损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档案的形成、保管与利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往往会造成档案文件纸张的断裂、磨损、起拱,甚至出现破洞等等.这就要求对这部分破损档案进行修裱,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件的寿命.目前,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着档案人员盲目处理破损档案的现象,其中有些处理方法,不但起不到延长档案寿命的作用,相反却加剧了档案的老化与损毁.  相似文献   

19.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有着参考和凭证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大量档案需要长期保存,其中一部分档案要永久保存。但承载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的寿命又是有限的,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做好档案保护工作才能加以解决。虽然技术的发展促使档案载体正快速走向多元化,但现在馆藏档案的构成材料仍以纸质为主的情况并未改变。在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中,对它的修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缓解上述矛盾的重要途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修裱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档案修裱是沿用和借鉴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技术对破损的档案进行修复的一项实用技术,笔者分析了书画和档案存在许多共同属性和相异性,进而论述了书画与档案进行修裱时在技法和要求上共通与差异之处。并强调档案修裱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作,为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业务要求和相关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