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纸质档案修裱技术是利用粘合物把纸张"补"或"托"在档案上,以增加纸张强度,恢复档案"健康",延长其寿命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 (缣帛 )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 ,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2 总则2 1 目的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 (缣帛 )档案载体进行修补、托裱 ,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 ,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2 2 修裱原则2 2 1 适宜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 ,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2 2 2 相似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  相似文献   

3.
档案修裱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是档案修裱工作的物质基础,选择质量好的修裱用材是成就档案修裱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档案修裱用材的选择上经常会有一些细节问题存在,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忽视,会对档案原件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坏。本文对档案修裱用材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成志 《云南档案》2007,(10):39-40
档案修裱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是档案修裱工作的物质基础,选择质量好的修裱用材是成就档案修裱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档案修裱用材的选择上经常会有一些细节问题存在,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忽视,会对档案原件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坏.本文对档案修裱用材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档案修裱过程中、对腐朽破碎严重的档案,一般都是两人协助采用干托等办法进行托裱。但两人配合上托纸时,由于看不全托纸下档案位置,把握不好托纸容易放偏,破碎档案碎处对不准,从而影响托裱质量。而且托裱时必须是两人配合干,一个人不能独自操作完成。下面介绍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档案修裱技术是抢救破损档案、延长档案寿命的一项重要保护技术,而修裱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档案的保存寿命。长期以来,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存在着修裱前的准备工作不够,不能根据档案的破损情况选择合适修裱材料和修裱方式等问题,使修裱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充分做好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过去,修裱前准备工作常常被忽视,出现了该裱糊的没裱、不该裱糊的反而裱了,串页、串卷等现象,给整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修裱质量。具体做法是:在修裱前首先要对档…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档案修裱过程中,经常因为人的因素、纸的因素、浆糊的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而出现起泡、皱褶、破碎、污染、走形、崩裂与走墙、起毛、剥离与空壳、翘曲、挺硬、霉变等十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档案修裱质量,从而影响档案的寿命,这与我们修裱档案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每一种现象的起因,从而达到预防目的,把各种影响档案修裱质量的弊病与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1、起泡。起泡是指修裱后档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黏合剂对破损的纸质(绵帛)档案载体进行的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我国传统的修裱技术源远流长、优点众多,对保存档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档案修裱机的产生 1991年底,《机械化修裱档案试验》作为国家档案局"八五"重点课题下达给安徽省档案局(馆)承担试验研究.该课题组根据《中国档案修裱技术研究》领导小组1992年2月15日《会议纪要》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该项研究的总体思路:(1)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优点;(2)充分发挥机器修裱档案速度快等特点;(3)严格遵守档案文献在修裱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温度、可逆性、字迹扩散等);(4)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重点解决机械修裱档案质量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实现机器代替手工而又保留和发扬手工特长的各个修裱工艺环节.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保护档案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修裱工作中,如果修复材料及技术方法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保护档案,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下面就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1.修裱粘合剂的使用。在传统的档案修裱工作中,小麦淀粉糨糊是档案部门普遍采用的一种粘合剂,它具有色泽纯净、粘性适中、修裱后的档案柔软、平展,化学性能稳定,PH值接近中性或微碱性,并具有可逆性等特点。小麦面粉中含有的面筋是面粉中的杂质,颗粒大、色泽黄、聚合度高,不利于破损档案的修裱,作为修裱档案用的粘合剂必须把面筋从面粉中提出,…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修裱技法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就档案修裱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备工作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对档案修裱中除污、去酸和修裱时使用的工具、操作方法、化学溶液、修复材料和修复标准作了详尽的说明,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际工作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装裱技术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为人们提供查阅、利用的方便.在修裱档案过程中,要对一些破损严重或成"砖"状档案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修裱.对破损档案的修复,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档案修裱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破损较为严重以及老化严重的档案、蜡签纸档案、机械纸档案以及照片档案的修裱方法作重点研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采用现代技术加固纸张,保护档案的方法很多,如:丝网加固、施胶加固、纸浆补洞等。它们在档案保护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工修裱的不足。但手工修裱方法也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修裱的适用范围广泛、设备简单、材料充足、成本低廉、可逆性好等特点,成为我国档案部门修裱残破档案的主要手段。由于手工修裱自由性、伸缩性比较大,所以也存在着五花八门的修裱方式,修裱后的档案效果各异、差别较大。下面就存在问题较多的三个修裱环节谈一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档案修裱黏合剂普遍使用纯淀粉浆糊,但纯淀粉浆糊形成的淀粉膜抗拉力弱、脆性大、易断裂,使得修裱后的纸张强度与耐久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将淀粉浆糊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碳纤维进行改性,通过检测纯淀粉浆糊与改性淀粉浆糊所修裱的纸张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包括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pH值、白度,对比分析不同比例碳纤维改性淀粉浆糊对档案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在淀粉中的质量比为1%时,修裱纸张的各项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修裱是一种对以纸张材料为载体的档案进行加固的技术,是一项既具体又烦琐的工作.它看似简单,做好却并非易事。现就破损档案修裱工作,谈一谈应把握的关键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影响档案修裱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修裱在档案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修裱质量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整个修裱过程中 ,浆糊的制作与运用、纸张绫绢等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修裱环境温湿度条件都会对修裱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档案修裱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档案修裱质量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相关的技术措施与方法 ,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吕新 《山西档案》2000,(4):25-25
在档案的修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下墙后的档案裱件变形,不是内凹,就是外鼓。既影响了档案原件的美观,又不利于整个案卷的装订。原因是: 1.干燥室温湿度不适宜。上墙后的档案裱件要在干燥室进行干燥。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