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5个创新体系,即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作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6种主要素质和品格: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不仅需要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需要将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985I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研究型大学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科学  相似文献   

5.
搭建三大平台 铺就高校科技创新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创新体系建设主体之一的高等学校,如何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这既是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6.
今年(2006)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战略基点和总体目标。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向世界的宣言书,是号召全党、全民行动起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当前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大会的精神,并结合具体实际,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贯彻落实。1“创新”和“创新型国家”1.“1创新”的基本涵义在20世纪以前“,创新”是一个普通词…  相似文献   

7.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8.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作出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部署。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就是要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创新型国家有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努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目前,国家创新体系与基础教育的关联尚未引起充分关注。基础教育作为各类人才培育的“摇篮”,理应为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奠基。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是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1.
近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后举行的"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推进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研讨会上,许多高校紧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网络教学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命题和任务。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又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直接面向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行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在分析这些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其七大组成模块。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会议上又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纵观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在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这是近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彦宁常说的一句话。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未来15年内我国要奋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年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去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他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其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尤其成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撑。研究生群体是构建我国创新体系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国科技大会后,各地方、各部门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部署,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06年《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4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总主题“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在2006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指出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可以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创新同样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澎湃主题。通过评选,年会颁发了“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10佳创新应用奖”。共有400多名代表出席了为期2天的本届年会,《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双周     
聚焦全国科技大会 2006年1月9日,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次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