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的留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这样的形象势必造成线内、线外的留白。留白并非空洞无物。中国画的留白不仅仅是画材之一,而且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  相似文献   

2.
高丽荣 《文教资料》2008,(20):60-61
中国画家历来喜欢在画中留白,讲究"知白守墨",常以笔墨为"实",留白为"虚".留白即为"布虚",而中国画贵在布虚.人们在观画时"多不着眼于空处",岂不知"无画处皆为妙境",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中国画的笔墨空白在画面上造成黑白虚实产生空灵的意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这便是中国画空白"虚"的魅力所在.世间万物皆是无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画中的黑白虚实尤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实大虚合理,小实小虚生动为佳,所谓"虚实相生"才能产生"妙境".一幅好中国画的作品空白的无形处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产生无形的"场"效应,让人在画前驻足,不知不觉中进入画中神游,而"气韵"恰是来源于这无形的"空白".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气韵生动",感染观者,除了具备一定绘画技巧外,还必须不断积累自己的画外功夫.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对此才识拙浅,不周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创作一贯注重具象之外的神韵,努力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呈现令人回味的画外之意,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笔墨、留白、情感、诗意等方法,在有限空间内构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以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怀。  相似文献   

4.
金花 《时代教育》2009,(8):32-32
笔墨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其在画面中所体现的诗情即意境,是作为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笔墨的运用讲究,述志言情诗,诗文化审美理念和符号意义及笔墨神韵和意象等方面作手分析笔墨的诗情.  相似文献   

5.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指在构图或上墨(色)时,让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色)而保留纸面的本色,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如何留白,体现空白空间的视觉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空白”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将中国画中关于空白运用的技法和观念运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来,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一种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创作一贯注重具象之外的神韵,努力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呈现令人回味的“画外之意”,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笔墨、留白、情感、诗意等方法,在有限空间内构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以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怀。  相似文献   

7.
李敏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3):103-105
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确把握线与形的关系,合理组织线条,能够充分认识线这种独特的形式语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美感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水墨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体现中国画空间感和艺术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是进行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中国画用留白营造出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也得以充分体现.平面设计中追求以简约构成画面的特点,去繁就简,集画面的诉求于一点,使形象更突出,情节更紧凑,以极少的元素传达出极多的信息,使平凡的形象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9.
张寿镒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9,123
“笔墨”是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精神支点,这一点正是中国绘画的长处,也是西方文化无法进入的领域。因而,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去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并促其发展,这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魅力特点之所在,也是中国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中国画上的形象,大都以墨线为主体,所以笔墨技巧是衡量一幅中国画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息神情、风韵格趣四者俱全,以笔为骨骼,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志。笔墨协调一致,笔中见墨,墨中见笔,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墨以笔出,笔止墨中,笔墨气韵格趣融会贯通,浑然天成。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其笔墨特点和成就,可概括为一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线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意义,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线是构成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在中国画中,线不仅仅是一种绘画的形式语言,还体现着中华民族和整个东方人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画由笔墨构成,以独特的方式形成美的意境。中国画复杂的结构里有着富含美感的笔法,而画中的意象、境界、空间、气韵等又从笔墨中生发出来。画作的内容应与艺术形象相互吻合。艺术的内容既需要形式,同时又应是实在的。从鉴赏的角度来看,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应言物合一、表里如一。以笔墨为主的中国画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探赜     
笔墨问题是中国画发展历史中一个争论不休探索不止的问题,笔墨各有着自己的不同表现形态,中国画以笔墨的完美结合表现出物象的笔情墨趣,表现物象的明暗,凹凸,向背,空间,质量,意境,气氛,是构成中国画艺术品位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所在,所以重视笔墨是提高中国画艺术品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如果跟作画一样讲究"留白"艺术,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动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留白     
中国画,讲究留白。留白,看似空白,其实不是。留白是经过人思考所留下的空白,是有意为之;它不仅突出了图画的主要部分,还给予观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不同于没有经过思考而遗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用有限的画面来展现无限的空间,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震撼.同样,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有分寸地运用"留白",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留白"的作用入手,就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方面进行"如何留白、补白"的阐述,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许磊 《文教资料》2008,(17):60-61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中国画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是造型形式的高度体现,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有丰富的外观形式.一幅好的中国画应具有时代的笔墨语言,一切符合形神兼备和画面艺术追求的新技法,都赋予笔墨新的内涵,凝结着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林伟 《青海教育》2008,(7):62-63
中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蕴涵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对笔墨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9.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