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类仰望历史,就是因为历史中包含着最可靠的社会理性。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建立一个基本的社会理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目标是什么?改革方向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应该研究什么?这是史学家们不能回避的难题。二百年前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历史看做“帝王的家谱”,或“一些战役的围城;行政部门的盛衰;宫廷的密谋”(麦考莱语)。他们所写的历史书,不过是对政治与军事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所作的喋喋不休的叙述。在这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历史学家们开始关注起人民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来。他们不再把历史看做帝王将相史,而是主张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去追踪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社会的经济生活与结构以及全社会的精神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源起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萍 《兰台世界》2011,(6):70-71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代,在名士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是当时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源,也有其特定的社会内蕴。  相似文献   

5.
杨仲达 《天津档案》2006,(11):24-26
学名,前苏联作冢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描写了战争背景中的个人命运,将个人置于历史当中进行思辨,并在思辨中寻找其二的密切关联。以致后来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于是,笔想到了。一个人的收藏馆“这样的概念。收藏本身即是历史的积淀,而一个人的收藏馆则更是个人在与历史的联系中对于历史的行动与贡献。一个人的收藏馆,意味着一个人的辉煌,也意味着一个人的寂寞,当社会正面聚焦它的辉煌的同时,其实更需要关注它背影的寂寞。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 的一个重要的变化鼎 新阶段,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 关注。学者们对民国史的研究也已 从革命斗争史的模式中解脱,转向 注意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史、经济 史层面,研究的触角已扩展到民国 社会的各个方面。 民国时期,又是今天社会的上 一个时段,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许 多重大问题,都可以在民国找到它 的历史渊源。要了解中国今天的国 情,就要了解昨天的民国历史。因 此,研究民国历史,对当今的社会 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但是,作为研究民国历史必需 的基础史料却很不足。没有丰富的 资料积累,要对民国历史作纵深探 讨,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整理、发掘相对稳定不变的民国 原始资料,正是民国史研究的基础 所在。  相似文献   

7.
热点引导,是现代传媒的重要职责。实施正确引导,不可不分析热点的成因。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今天,对我国社会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热点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来考察。 一、改革引发的震荡 众所周知,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大国中进行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不断冲击和挑战下,反复选择和变换发展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能有效运用所学的知识,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探寻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在社会服务中成长,明自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对社会的关怀,提升了创造能力,文章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出了思考。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更加务实,切合需要,实践要坚持在一个地方深入下去,才能发挥持续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系统也在不断的演化,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社会管理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当今网络的普及和其低门槛的特性,尤其是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决定了一个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愈来愈重视自己接近、利用媒体的权利,而新闻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因此越来越凸显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政治大事件中,最让人振聋发聩的,莫过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变成了社会实践,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此,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制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崔文君 《大观周刊》2012,(6):15-15,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历史事件是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它带着时代性应运而生.同时又深深影响着自此以后的各个时代。它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所谓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严文静 《青年记者》2005,(12):53-55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上,这一现象不断得到证明:无论是古代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时期,还是建国以后的和平时期,舆论传播总是空前活跃,激荡着历史洪流中的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标语口号,是舆论传播中最为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档案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是社会记忆的汇集。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也有其局限性。档案工作者的社会使命就在于保存档案。最大限度地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传承人类文化,从而为社会留下完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总结历史特别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历史素质和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5.
私人档案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原始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认识、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目前,我国档案法对于私人档案管理的规定还不十分充分,然而规范私人档案的管理对于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却有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社会传播现象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非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甚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  相似文献   

17.
王雷 《视听纵横》2009,(5):105-106
新闻时评是现代社会关于民主法制、舆论环境的一个温度计。它发出怎样的声音,多元性、独立性如何,既显示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民主生态,又反映媒体的肩膀宽度?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围社会从官方到民间,泛政治化氛同浓厚,时评一直保持着严肃拘谨、高视角、唯政策唯传统的姿态,更多代表官方意志。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于一身,其所担负的社会文化职能被拓展和放大,对促进近代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4。参考文献81。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媒介在构建正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  汪武 《新闻知识》2005,(5):9-11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正义的观念和原则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社会存在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物质财富的积累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存在着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继续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一些社会群体的贡献与应得的补偿不对等,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冲突错综复杂^2等许多不利社会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历史关照现实。通过历史参照现实社会,解读现代社会,消解现实困惑,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带给人们的审美动因。历史题材纪录片《刺桐石刻》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两代人的命运。笔者在文中阐述了《刺桐石刻》创作如何通过一个家庭的命运,通过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多重关系的挖掘,以审慎的态度将潜藏在历史深处的真实意义上升至理性的高度,引领观众解读历史并反观今日社会,从中获得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