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海明 《物理教师》2003,24(6):32-33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是“牛顿第二定律”这节课的重头戏 ,常见的实验演示方法有三种 :(1 )双车位移比较法 ;(2 )滑块气垫导轨法 ;(3 )小车纸带打点法 .究竟哪一种方法最适宜课堂演示 ?对此 ,笔者进行了实验比较与改进 .1 实验对比表 1    比较项目实验方式计算加速度公  式 实验观察效果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误差情况基本器材配置1 双车位移比较法a1a2=s1s2主体突出 ,直观明了操作简单 ,容易确定位移比误差波动大 ,不稳定小车、木板、刹车夹等2 滑块气垫导轨法 a =vt-v0t装置复杂 ,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调整费时 ,数据处理繁琐 误差小…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共点力的平衡".教学对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本节课还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理科倾向性学生理科素养的培育,又要兼顾文科倾向性学生物理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2)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三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初步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候风地动仪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演绎等科学方法;(2)通过参与探索的过程,感受猜想假说、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理论推演、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物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也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复习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实验模型的建构、实验方法的探究、对比辨析、问题驱动等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模型体系,以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题〕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亚里士多德说法是错误的; 2.籍助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掌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使学生初步了解“理想化”条件及科学的推理、分析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教具〕木块、木球、小车、斜面、木板、毛巾、玻璃板、小红旗、简单气垫盘、平面镜。〔教学方法〕讨论法〔过程与内容〕1.演示、提问,以引出并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力、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了解.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使用 VCMlab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正确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导体电阻规律的内容;(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3)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2.过程与方法 (1)熟悉科学探究的环节:问题-猜想-探究-结论;(2)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R与L、S以及材料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定律并不容易,因为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凭借想象运用推理总结概括得出的.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  相似文献   

8.
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格.笔者结合本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以下的几点思考.一、课题引入要说明设计实验的必要性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于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既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铺垫,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教师在这节课引入时,应该理清这里的承前启后关系,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具体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力是  相似文献   

9.
课型 :新授课课题 :上海二期课改物理新教材第十四章中的《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 )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 ;(2 )领悟科学思维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的讨论 ,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联系“三峡电站”、“神州五号”等内容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具 :条形磁铁、检流计、线圈A和B、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  相似文献   

10.
在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按教材的做法进行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由于没有调好斜面坡度,小车在下滑到平面上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在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可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明确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几个实例对在三种规律的学习中如何贯彻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物理规律使学生即掌握了规律,又锻炼了能力,提高规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广东教育》2002,(5):38-39
一、十年高考实验分类统计 (一)学生实验的考查 1.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1994年(考查弹簧秤的使用和二力合成)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没有考查过)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997年(沪考查现像分析、数据处理)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998年(结论分析) 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995年(考查表达式、数据处理。沪考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条件控制) 6.动量守恒定律(没有考查)  相似文献   

13.
一、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做好该演示实验是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关键 .现行高一物理 (必修 )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是用铁夹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 ,该装置看起来简单 ,但不易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夹子松开时 ,不能同时释放两小车 .②小车运动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可作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①两块J2 14 5型演示斜面板 (双轨道的长斜面 ) :长 12 0cm、宽10cm ,底板装有四个调节螺栓 ,用来调节斜面板 .②定滑轮两个 :固定在斜面板的一端 .③海绵两…  相似文献   

14.
黄亚平 《甘肃教育》2010,(13):50-50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教学(定律本身),还要特别强调得出定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新德 《成才之路》2010,(10):52-53
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结论得出的过程。教学中一要突出得出结论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二要突出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要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二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探究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94):147-148
物理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实验探究,而开展实验的前提,是紧扣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而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科素养。本文以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实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杭清平  王衡 《物理教师》2002,23(3):31-33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是高中物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图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装置 .”它的不足 :( 1 )平面结构 ,不便学生观察与比较 .( 2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属系统误差 ,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 3)利用小车后面系绳来控制位移 ,误差太大 .由于惯性作用 ,利用夹子夹细绳时 ,不能立刻止住具有一定动量的小车 ,不可避免地存在位移上的误差 ,由于两小车运动速度不同 ,动能不同 ,因此被夹的绳子向前滑动的位移也不同 .说明两个小车的位移误差也不同 .( 4 )夹子有时夹不住 .实验所用夹子夹口不能完好密合 ,造…  相似文献   

19.
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对数的概念进行证明;(2)知道对数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并能灵活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3)让学生体会等价转化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运算性质的发现.本课主要采用发现法及探究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设计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探究性实验 ,课本上给我们举出了两个例子 :( 1 )铁制品生锈条件的探究 ;( 2 )调查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 ,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课程标准里给我们举出了三个例子 :( 1 )分子的运动 ;(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 3)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下列是我们开展探究性实验的一次尝试 :问题 :研究Mg、Fe、Al、Cu几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探究过程 :一、收集事实和资料 ,提出实验方案通过已掌握的知识 ,提出了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