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制度转型的起点模式是传统农业社会,目标模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城市化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转型的完成.就长期、动态、持续的经济发展来讲,制度变迁理论比资源配置理论更有利于解释我国城市化质量相对不高的根源.而以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为突破口,引导我国广大农业地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由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进行转变,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条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的城市化路径,顺利推进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侃 《山东教育科研》2013,(11):25-27,38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变迁过程是学术、政府和市场三股力量相互博弈不断调整的过程。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经历了两次大的制度变迁。我国高等教育只有立足于自身的学术性,努力扩大高校自主权,使高校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好政府的关键性作用,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变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不但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永川职教城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制度政策和服务手段,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也伴随着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也最具研究价值的领域之一.但是,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已对我国房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运用马克思经典"地租"论,以我国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弊端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房地产业价格疯狂上涨的缘由,并针对该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存在政府投入与引导不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应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引导,优化高校课程设置,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高等学校在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培养人才作用,更加有效地推进该地区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提供公共服务与政策指导等领域,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本文从制度因素出发,通过对安徽省城市化的历史回顾,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每一阶段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说明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影响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因素,并就如何破解安徽省城市化发展中政府行为制度因素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分工和专业化思想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其中的城市化理论部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启示。新兴古典理论认为,进行制度创新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的演进,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当前我国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偏低、城市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这种状况不但不利于本地区城市及农村的建设进程,而且给东部沿海大城市带来了很大压力。究其原因既因为内部农民自身观念落后、缺少首创精神,项目选择不当而起;又归于外部财力不足,基层政府不作为所致。为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在上述几方面作出制度创新,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以“市场化”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曾是推动温州城市化进程的有效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这一资源优化配置动态过程的两个表现;城市化水平较低且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温州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推进城市体制改革与“市场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选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镇化具有政府主导、城乡经济互促共进、渐进性、不平衡性等特点。新时期,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应进一步突出市场机制、制度创新在我国农村城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学前教育的属性定位、收益及公平来看,政府都应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保证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还应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包括制定和实施有关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与成本分担的法律法规;科学核算各地学前教育成本,预估成本分担比例,建立具有地域差异性与补偿性的成本分担模式;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与幼儿园的第三方财政监督体系等,以此保障政府投入的力度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2~2013年统计资料,以云南为例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存在复杂多变的耦合关系;2.政府政策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其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对此,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心城市,应注重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水平限制经济发展的地区,应消除限制因素,发展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均较低的地区,应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小城镇,以此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养,而且有利于于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人文素养。为促进基于新型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开发,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职业培训为突破点,增强权益保护意识,构建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体系,政府、学校、社区等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4.
耕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困境。其中,非法占用耕地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非法占用耕地又与政府责任的缺失有关。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构建清晰的耕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和征地制度:加强立法,犯耕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5.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造成城市化停滞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长期推行“资本排斥劳动”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且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行了严格的计划体制和户口管制,从而阻碍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渠道。1979年以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作用逐步加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36%。由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体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形成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城市化模式,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只有采取多元复合型的城市化战略,才有利于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很多地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太快。文化来不及同时发生变化。会导致政治社会的失调和动乱;城市中出现大量贫困人口,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惧怕城市化的心理和政府在城市建制上的行政性的级别划分法,是导致城市化滞后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失当行为;单位制的解体,使原有的社会控制瓦解。急需强化新的社会控制。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逐步地解决。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17.
政府管的过多、治的过深,是我国城镇化历史上的一大特点,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了窘境:发展不均衡、土地城镇化过快、大兴造城运动、市民化受阻,低质量的城镇化难以持续。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重于速度,政府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建设我国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再构的过程,政府需对自身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由原来的"主导"向"引导"转变,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按照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标准重塑政府职能,从人、地、业、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目前尚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从总体上说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并调控煤炭产业的发展。现行煤炭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以下问题:职权分解、制度低效;职能交叉、管理真空;忽视过程、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疏漏等。改革应从健全煤炭资源监管机构、理顺国有煤炭资源收益分配关系、实现煤炭资源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9.
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力拥有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以这类农民工为主要乡一城迁移对象的深度城镇化进程应该启动。农村退出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城镇融合的社保制度是实现有效迁移的核心“制度集”。在当前条件下,应当为其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保体系,构建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力等共同参与的社保成本分担机制,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以解决其土地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