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孟苏 《成才之路》2013,(22):29-29
德育创新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现代教育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德育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从围绕核心理念构建体系、建立广泛深入的德育内容管理体系、建立动态开放的德育管理模式三方面,确保以人为本的德育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增强德育实效性,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应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教育方法创新要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创新型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所在,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德育先行的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地德育的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它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的结果。“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公共课程中的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感知和欣赏,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开展STS教育 促进理工科大学教育文理交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内部及其相互间交叉与综合的客观趋势,社会对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质的人才的客观需要,都要求高等理工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都设立了社会科学部(系)、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室)等,他们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理工大学又相继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或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文科类院系,使我国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从新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需要来看,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存在多种观点,通过对其应用的调查,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认识上坚持唯技术观,还是技术与人文相结合,以教育实践中墨守成规,还是大胆地创新两种态度的反映和较量。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技术与人文相结合,以培养创造人才为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才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和价值李耀平理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成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方面的专才,而且要成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文化知识的通才。因此,加强理工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是跨学科时代科技整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人文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类院校的时代要求,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类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要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的结合,就必须从根本上形成独具风格和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塑造富于批判、富于创新、追求人文情怀的理工高校的人文精神、创造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及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核心是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健全人格,要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全人教育理念,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比重,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重视社会实践,开拓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创新人才。目前,素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理想道德情操的养成,许多专家学者都大声疾呼必须改变高等学校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的情况,明确指出,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文章试图从人文素质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人文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且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无疑对肩负现代教育神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关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要全面实施创新教育,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旭 《江苏高教》2001,(2):52-54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拓展了高校德育的领域,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本文论述了高校德育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新世纪的高校德育应该把未来创新人才的心性建设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既具有德育功能,也具有创新功能,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拳渠道。“两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育。新人文史观认为,人才的创造性和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作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其特质与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的现代化人才,并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与体系。据此,我校确立“以人为本、严谨治校、开拓创新、科研先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需要在教育观念和认识上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有的地位,在课程体系上系统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针对当前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核心是创新。有没有创新、能不能创新、是不是实现了创新,是检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于它的高度的创新性。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锐意创新,根本的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出“精品”、出“上品”。“精品”、“上品”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关键就要锐意创新、力求精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的分裂反映在现代教育上,造成了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现代教育的教条化和机械化,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倡导一种创新的、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