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载有俞泽峰先生撰写的《三个“半旧”看贾政》一文,认为贾政“俭朴”“清雅”,“是儒家思想忠实的守护者和认真的践行者,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恪尽孝道的孝子和望子成龙的严父,可以算得上是封建末世的正人君子.”于此,笔者与俞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曹雪芹对这位所谓的“忠臣”“孝子”和“严父”究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其所赋予贾政的“俭朴清雅”“正人君子”的质的规定性又是什么呢?这不是小问题,它涉及贾政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亦与全书的思想主旨有关,不可不察.是故,特予补说.  相似文献   

2.
贾政是一个清官忠臣,虽然平庸无能。他先是任工部员外郎,期间点了一回学差,政绩如何不很清楚,但无疑是个忠臣。大概念及元妃情面,“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贾政上任后,“只有一心做好官”,对州县折收粮米、  相似文献   

3.
历代仿骚作品始终没有偏离《离骚》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忠君恋阙的主题。黄道周《续离骚》《续招魂》二文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屈骚;其题材内容则标新立异,抒写失怙之痛。黄道周以孝子事亲之情取代了屈骚忠臣事君之志,看似远离屈骚的题旨,其实是一致的。屈原是黄道周道德人格的楷模,因此黄道周追步屈原,以孝子比照忠臣,以孝子事亲比照忠臣事君;这一题材内容的开拓,是以黄道周忠孝一体的孝道观为前提的,并体现其致力于孝子而忠臣的道德养成的自修轨迹。  相似文献   

4.
贾政是个孝子。他常常想办法哄老太太开心,虽然手法拙劣。中秋家宴上说笑话,他真诚地为了讨得母亲欢心,放下读书人的斯文,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的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因从没听见贾政说这样话,所以才笑”。可知,贾政作为正派读书人,平时是不讲的,但为了母亲高兴,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刻木事亲汉代有一个有名的孝子叫丁兰,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父母生前没能得到晚辈的奉养,令丁兰很是不安。他经常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劳累之苦,于是就雕刻木头做成父母的人像,供奉于案头,每天做好吃的好喝的,像父母在世一样供奉在父母的像前。刚开始还可以,时间一长,丁兰的妻子就不耐烦了,不像当初那样虔诚了。有一次,竟然闹着玩,用针扎木  相似文献   

7.
不少评论者把"宝玉挨打"中的贾政看做是封建卫道者,通过解读文本,从宝玉挨打中贾政的"三气""三打""三哭""三求"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贾政只是一个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是一个孝子。本文探讨贾政的形象以期引起人们客观全面的重新审视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追随颜真卿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人或许会冒出不少疑问来。不奇怪,论书法颜真卿不如王羲之那样赫赫有名,说忠烈他又不像文天祥那样众人皆晓。可学中国书法的人却多多少少知道一点,这位颜先生似王羲之也似文天祥。我学书几年,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既无名师指导又无严父相逼。一开始有点心浮气躁,字帖三天两头地换,上至钟、王,近到尹默、启功,都临过,又都临不像。颜真卿的《多宝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的回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这两回的前半部分文字主要写大观园建成后贾政、贾宝玉与众清客游园、题对额的事。笔者认为: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贾政的“严父”形象和众清客的附庸风雅;而且还可以悟出:贾政耐心、宽容地激励、启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的伍子胥是一个忠臣和孝子统一的形象,其事迹中既表现出具有孝亲与血亲复仇的观念,又表现出一个忠谏而颇具能力的臣子形象,体现出明君忠臣的政治理想,从而使伍子胥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而又独特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1.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12.
郑德体 《教师》2011,(13):19-19
俗话说:严父出孝子,严师出名徒。“严”在辞海中有一种释义为“父亲”,父亲形象是双面的,一面是敬畏,一面是慈爱。严师是享受权威和付出爱心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致李密     
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因此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孝子"。可是,李密啊李密,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孝"在21世纪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天下第一孝子"的称号变成了"天下第一愚人"。李密啊,你知道吗?你的《陈情表》害了我的同学。原因就是他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而这导致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有问题,以此看扁他,连我都要好好训斥他一番。试想,像你一样对上级忠心耿耿又对长辈一味愚孝的人,在今天还能有生存之地吗?他还是21世纪里的正常人吗?首先,你就不应该上奏《陈情表》自毁前程。你知道在今天找个工作有多难吗?不仅要有学历、背景,还要托人拉关系、送财礼。  相似文献   

14.
美在冬天     
冬天的美,是在于冬天的谦逊。冬天不像春天那样五颜六色,不像夏天那样生机勃勃,不像秋天那样到处都充满了金色的收获,他恐怕是一年中最朴素的季节了。但是在那皑皑白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班主任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学生,担当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既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把育人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班主任不仅要像严父一样去要求学生,慈母一样去抚爱学生,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我认为思想品德的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说服的方法重在晓之以理,实际锻炼的方法重在练之以行,榜样陶冶的方法重在动之以情。我体会最深的是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这是一篇早就想写的文章,为贾政作一点辩诬。在《红楼梦》的人物群象中,没有哪一个人象贾政那样,在红学研究者及其他人等的评说中至今仍一直被曲解——和作者的实际描写相距甚远;更为可怜且可笑的是,导致这一曲解的根源在很大一部分上竟和一个小小的错误性理解有关,即其姓名的译音问题。论者对贾政的反感憎恶,远的不谈,仅举近期读到  相似文献   

17.
年级组工作不像班级工作那样要求细致入微,也不像学校工作那样要求面面俱到,但是作为连接学校和班级之间的桥梁,年级组长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在学校工作中年级组长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她)需要利用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再品贾环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其中有一个与宝玉截然不同的人。宝玉玉树临风,他贼眉鼠眼;宝玉光明磊落,他只懂飞短流长,造谣中伤;宝玉善良纯洁,他黑暗复杂。他正是宝玉的弟弟贾环。在《宝玉挨打》里,贾环的构陷之词是高潮的直接发因,是他让贾政认为宝玉是一个不屑于仕途经济的不创业、守业,甚至会败业的大逆不道之人。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贾环就是个小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事出有因,人心的变化绝大多数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贾环虽说是贾政的儿子,是宝玉的弟弟,但仅因为是偏房所生,他在贾家可以…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开元天宝盛世里,王昌龄可算是最为悲怨痛苦、也最具悲剧色彩的诗人.这不仅表现在他家庭困顿、仕途坎坷和最后死于非命,而且还更本质地表现在他生前面对坎坷仕途、一连串沉重打击时深深陷入的选择与放弃、坚执与超脱、希望与绝望的煎熬、挣扎中,纠缠于出处行藏的艰难抉择中.前者是外在的显性之痛,后者是内在的隐性之痛.而这隐性之痛正是其精神之痛、心灵之痛,更是深刻的生命之痛.王昌龄人生悲剧、心灵痛苦深层文化原因主要在于:他既不能像杜甫那样入于"儒"而沉于"儒",又不能像王维那样人于"儒"而逃于"佛",也不能像李白那样入于"儒"而出于"道".因此身处儒、佛、道的夹缝之中,并徘徊、摇摆其问,使自己的心理遭受煎熬与折磨,使灵魂无所皈依.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要求班主任必须有较强的敬业、奉献精神,又要像赤子、严父、慈母、教练员、裁判员那样,充当好多重角色,才能切实地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