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人中岛真雄自1890年来中国,“在中国五十年”,其间,从事办报活动达三十年之久,先后办过六份报纸,其中不仅有汉文报,还有蒙文报和日文、英文版面。办报活动从福州到北京,再到东北。  相似文献   

2.
从以报养网,报网融合,到以网养报,这必将是报媒网的发展之路.报媒与报媒网越早融合,报媒在发展中就越少阵痛. 中国的报媒网几乎随着中国互联网起步而起步,但在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报媒网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发展的结果却不乐观,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家报媒网上市.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报的发展,对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开拓致富门路,提高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农民报通过不断改革,在增加信息量,增强服务性,贴近农民群众方面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80年代出现鼎盛时期。到1989年,除《农民日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农村经营报》等全国性的农民报外,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农民报发展到26家,另有《济南农民报》、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于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比<申报>晚创刊21年.经过英国人丹福士和美国人福开森两任所有者近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新闻报>、<申报>,<字林沪报>三足鼎立,到<申报>、<新闻报>并驾齐驱,使<新闻报>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报,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探究.综观<新闻报>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新闻报>的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现代营销学的一些理念,这些现代营销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的发展,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范垦程 《新闻三昧》2003,(9):27-27,26,29,30
中国的企业报是当代中国报刊之一种。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企业的发展,又是同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形势紧密关联的。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报应运而生,应运而长,得到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当代中国企业报已转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为企业职工服务的轨道上来,并向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新的传播模式过渡。全国2000多家企业报,毫无疑问已成为党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6.
包波  汪明 《新闻前哨》2007,(9):76-77
中国体育专业报从诞生到现在仅有20余年,但经历了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走人低谷几个阶段。实际上,目前中国体育专业报绝大多数是把足球作为报道的核心内容。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几个阶段和体育专业报的兴衰恰好能形成对应。本文结合《体育周报》近几年对武汉足球队的报道,谈谈如何尽量突出体育专业报的地方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磊 《现代传播》2003,(4):37-39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外报外刊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起过不小的作用.近代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中文版作为一家以外报为后台依托的中文报纸,曾在天津的近现代史上发挥过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它的中文报纸形态和华人经营服务对象,使其努力贴近读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外商所办的中文报刊如何在华经营,我们可从中文<京津泰晤士>的办报活动中发现其端倪.  相似文献   

8.
以资源整合促集团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集团化是报业经济活动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报业产业化进程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研读美国新闻史会发现一条较清晰的主线,媒体之发展史即媒体并购史,也就是从小而散的媒体小业主向大而强的报阀集中垄断的过渡史.在中国报界,从报社到报业集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报业发展和"新闻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8,(11):49-80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  相似文献   

10.
从1815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六种中文报刊外,外国侵略者还在中国境内出版了十几种外文报刊。其中,1822年在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外文报刊,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广州纪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英文报刊,这些外文报刊大多是商人主办的,大部分是周刊,既登载新闻、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载介绍中国政治、历史、经济、地理以至军事等  相似文献   

11.
陈娜 《青年记者》2007,4(12):55-56
从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办的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中国报纸副刊走过了一条百年求索的漫长道路,这期间,副刊所更替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有其由外到内的深层次蜕变。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为顺序,一窥中国报纸副刊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专业报只有在办报、用人和经营上做足文章,拓展活动空间,才能生存和发展。 办报专而强。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小众媒体、做专做强是专业报办报之道。专业报在其所属的报业集团中,与日报、晚报相比是小,但在报业集团外,在专业圈内,却能够做到小而广、小而精、小而强,可以成为领头雁。  相似文献   

13.
万芳 《新闻前哨》2013,(7):52-53
当前,中国报业进入了转型关键期。其间,行业报正面临转企改制与传媒转型的双重改革压力。是患得患失,困惑不前;还是背水一战,突围发展?这是每一个行业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水运报,以破釜沉舟之胆识,勇立改革潮头,用自己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近年来,中国水运报立足水运行业顺势而为,从平面媒体到数字网络,从大型活动策划到打造水运文化品牌,通过搭建多元化平台,不断拓宽水运文化领域,挖掘水运文化内涵.逐步从行业内走向社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转型,积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企业发展除了各职能单位、专家精英在各自辖管领域把关专守外,还要开展面向全体职工的征集攻关良方良策、征集发展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的活动。这类活动没有舆论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而企业报发挥媒介的舆论功能,将企业的职工凝聚在发展企业的大旗之下。是显示其企业报重要角色的大好机遇。比如《美的》报去年底报道了集团公司召开征求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专题会议。在题为《为跨世纪发展献计献策》的消息前编发了编者按,其中特别提出:与  相似文献   

15.
杨驰原  彭波 《传媒》2012,(5):9-14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多媒体现代传播集团,产业媒体的崛起和聚合在这里精彩演绎;从《中国汽车报》,到《中国能源报》,再到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作为掌门人,李庆文的新闻三部曲主导了一个多媒体现代传播集团发展、前进的舞步;从汽车到能源,双引擎的强大动力下,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的新征程将有怎样的前程?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走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国有产业经济类专业传播集团,读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进取精神。他们在改革、发展中的很多经验,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2,(6):9
正近年来,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成熟与都市类大报慢慢接近发展"天花板"的背景下,社区报在中国诞生。先有《南山日报》《巷报》开风气之先,后有众多"社区版"和"街道小报"纷至沓来。然而,社区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一些社区报虽冠以"社区报"之名,却行"都市报"之实,追求做大、做强,忘却了"小的才是美好的"这一社区报发展箴言。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我国报紙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經驗是丰富的。从数量方面来看,报紙的种数从1950年的382种发展到現在的1455种(中央报紙28种,地方报紙1427种,工矿企业和机关学校內部办的报紙沒有計算在內),增长4倍;期发数从1950年的301万份发展到現在的20,932,177份(中央报紙7,343,120份,地方报紙13,589,057份),增长近七倍(这个統計不包括工厂企业內的报紙);质量的提高更为显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11,(9):78-78
8月9日是《南方日报》第八次改版的第一天。该报发表评论说:今天,将再次铭刻在中国新闻史册中。从2002年8月6日第一次改版迄今,《南方日报》以持续的改革不断书写中国报业尤其是党报发展史的奇迹。科学发展立报,改革开放立报,解放思想立报。科学发展立报,立的是报魂;改革开放立报,立的是报格;解放思想立报,立的是报人。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江汉石油报》作为企业报大家族中的一员,她是国有大型企业——江汉石油管理局的党委机关报,诞生于百万石油大军会战江汉时期,至今已走过40年风雨历程。回顾《江汉石油报》的发展历程,从油印到铅印再到激光照排,从周二刊到周四刊,她一直和着企业发展的节拍。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