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1.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是当地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历史进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之间有着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所处地域自然条件的总和,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及变化对该地域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游牧地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引发的频繁而巨大的自然灾害破坏了游牧地区经济生产的自然物质基础,若生活于此的人们连简单的社会再生产都难以为继时,就只能离开故土向温暖、潮湿的南方迁徙。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气候条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时代愈早表现得愈明显。河洛与海岱地区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异同,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适应自然,辩证地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够去改造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战胜自然,从而使人类文化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晓明 《地理教育》2010,(1):124-125
马克思称自然环境为“人的无机体”,说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用中也不断地完善人类的自然进化,不但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积累了众多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绿地──城市的“肝脏”钱淑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人口的增多,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呈现日益加速和全球化的趋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全球自然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于是,人类中心主义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人才的本质特征1.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新的创造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人类社会,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有新的创造的诞生。比如从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以至到保护色的出现,每一次变化都是一种创造、一种质的飞跃。使它们更具有生命力,更适应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如此。为了生存,人类与自然界、动物猛兽奋勇抗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断改造自然,改造人类自身。人类在创造中不断发展、成熟。蒸气机的发展带来工业革…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自然环境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和谐系统。人类与自然万物乃同生共源,对待自然环境人类只需"无为":自然环境给予人类的物质资源虽然是丰富多样的但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因顺自然,做到取之有度才能保证用之不竭;人类给予自然环境的是尊重、爱护与赞美,在与自然环境的交往中感恩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观不仅要从理论上树立,更要在现实中践行,让人类与自然环境都能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4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地理环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和发展生产的众多的自然资源 ,也对人类体形施加了很大的影响。一、身高与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自然环境对人类身高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农业相对发达 ,人们的食物及营养相对丰富 ,那里人们的身躯较为高大。相反 ,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欠缺 ,人们的身躯要矮一些。赤道附近的绝大部分地区 ,尽管终年高温多雨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由于毒蛇猛兽较多 ,瘟疫流行 ,不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温带地区 ,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地理是历史文化地理学与书法史的共同研究领域,其着重研究书法的艺术风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人地关系是人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动态关系的简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活动反过来影响自然甚至局部改造自然,二者不断交互所生成的人文系统包括语言、习俗等诸多人文现象,书法作为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问题在生产力不大发达的阶段不成其问题。譬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至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都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因为当时人类向自然索取的东西有限,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东西绰绰有余,人类对自然的“糟踏”,自然界也完全承纳得了。但随着人类的进步,生产迅速发展,人类向自然索取的东西越来越多,种类浩繁,数量惊人。自然资源日趋枯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急迫地摆到了人们面前。所谓环境问题可以包括下述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淡水、土壤、生物。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工业革命的号角宣示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迈进,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开发的开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应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晾心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的两大关系,即: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复杂的自然环境。不同的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环境不同。 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工业革命的号角宣示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迈进,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开发的开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应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晾心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地协调的历史,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不断改造人类自身的历史。所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很早就被东西方的思想家们所关注,发展到近代,就是后世历史学家所谓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它主要是指"后人对历史上那些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