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塘小学坚持"文化育人"的教育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托直塘老街优良文化,确立课程改革内涵,结合于学科渗透、学科跨联、非遗社团、主题项目,形成直塘老街课程群,为农村学校开展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实践范本,推动融合课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靳玉乐  胡月 《教育研究》2021,42(5):58-65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品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品质与素养,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情感特点、精神品质和实践特性.劳动教育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化品格的塑造、情感品格的培养、精神品格的陶冶及实践品格的锤炼,达成培育学生完善品格的目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应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品格形成的作用,重新焕发劳动教育新活力.通过重塑劳动教育文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改进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劳动教育制度等措施,为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儿童戏剧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有机整合,正是通过戏剧文化的认识和传播,帮助学生增强角色体验,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儿童戏剧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制定整合目标、提炼戏剧元素等,使儿童戏剧表演成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不应以培养共性化的人才为旨归,而应造就具有独特学术个性的研究品格和独创能力的人。培养独特的学术个性要基于研究生思维优势和学科基础,设计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构建核心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组成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教师理应是思想者,唤醒学生的自由精神是教育的使命,培育学生的"求真"精神是使学生从"困惑"、"窘境"走向"觉醒"、"敞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文化品格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教师精心思索而为之倾力研究的主题。成立优秀课题团队思考和研究如何设计语言教学与文化品格教育相融合的途径和方法。贯彻英语学科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一重要特点。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研讨交流、形成更有效的策略,让英语语言教育与文化品格的培养达到更完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格是指体现一定文化精神的个体品格,尤指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体现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综合品格。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人格的价值标准主要是看其人生境界所达到的高度。语文教育应把塑造理想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发掘经典文本的文化蕴涵并拓展文化领域以促进文化人格的培养,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好的大学,是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求学成才的地方,而大学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则是滋养学生的阳光雨露。关于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著名教育家涂又光先生(注: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用"泡菜坛子"的比喻给予了形象的阐释:一个人在不同的"泡菜坛子"里泡过后就会有不同的"味道"和"品格",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学校的文化氛围正是这样一种无形的"营养汤",在潜移默化地"浸泡"和"渗透"中,学生们承袭学校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传统,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品格。然而健全的大学文化体系必然由物质的文化载体和精神的文化理念构成,应该是"物"与"心"的协调统一: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和谐。校园的景观建筑,特别是那些百年老校的景观建筑,凝聚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承载了先辈教育家和学者们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一、活动主题走进经典传统文化。二、适用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养护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知识点。三、活动目的本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调查、整理、体验和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希腊学校特别重视品格教育。它的品格教育通过很多不同的教育形式展现。在体育训练中,不仅锻炼学生强健的身体,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勇敢精神。在艺术训练中,培养学生善的品格,提升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平。在公民教育中,主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我国大学生教育正是忽视了品格的教育,所以在借鉴学习希腊教育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成为品格良好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的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深入挖掘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历史内涵,把种子精神、泥土情怀的品格培养目标与水文化的浸润之道结合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合起来,把品格教育与课程体系贯通起来,浸润学生美好德性,追求如水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1.
英语核心素养教育是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职场英语核心素养教育即是要运用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并具备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素养教育理念将引领英语学科育人模式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小学教学研究》2023,(10):87-88+96
品格决定人生,淬励品格需要学校教育工作有务实行动。沁园实验小学有效探索学生喜欢、知行合一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品格教育新范式,立足本土文化发掘,走进梁溪百巷,开展了“梁溪百巷精神淬励少年品格”的行动研究,在研究深藏于梁溪百巷的内涵文化中,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民族精神的升华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竞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分裂,使人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孤立人"。孤立人对他人和社会往往持着疏离、冷漠、不信任的态度,割裂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公民共同体之间的联系纽带,最终引发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沦落。面对现代人(包括青少年群体)公共品格的衰落,道德教育应通过公共价值和公共伦理的教育,来提升受教育者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公共参与精神,从而促进公共品德的发展,培养具有公共德性的"公共人"。  相似文献   

14.
张蕾 《考试周刊》2012,(93):154-155
本文具体探讨戏剧教育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发现博大精深的戏剧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情况与效果。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戏剧教育已经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戏剧文化不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戏剧教育不但可以令学生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完美的人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依赖于丰富的知识滋养、优秀的文化熏染和深刻的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培养基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数学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一、利用我国古代数学成果"数学是人类文化和智慧成就中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限于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更要求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即人文教育,应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人文学科还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民族精神的塑造。我们的大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应结合我国在灵性、伦理、哲学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丰富遗产,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清江中学将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融合,将志愿服务与高中生兴趣特长融合,将志愿精神与学生品格提升融合,开创了精准志愿服务的社团化、联盟化操作模式,为高中生品格涵育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式。一、"小水珠"润己泽人的德育创意"小水珠"是水文化的符号,是清江中学"精准服务"的精神内核。学校以"小水珠·大情怀"作为品格提升的重要标识,并围绕"水文化"展开品格的纵深设计。"小水珠"就是浸润自我、升华自我、福泽他人、润泽社会的一个精准服务和  相似文献   

19.
节气是中国特有的时间文化,节气时序中蕴藏"天时物道"。教育要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更新儿童的学校生活时序,让学生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序发展,在贴近自然、探索自然、表达自然中,充分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开展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体悟自然之品格,寻找真善美的力量,培育其精神命脉和健康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学生品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性地把品格教育与学科教学分开来抓,以致于学科教学中应有的素质教育常常被淡化。于是,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培养价值观、传统文化、法律意识和民族精神,而这些都是品格教育的内容。要把品格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就必须让品格教育进入教学课堂,否则,素质教育最多也只能算在学校实施了"一半","育人为先"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