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笔者发现,在对"白炽灯丝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许多教师搞不清楚或是解释不清楚,学生就更不用说。其次,在人教版《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教学中,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问题重重,如下面的案例。学生:小灯泡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老师:非线性元件,因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弯曲的。学生:那欧姆定律适用于小灯泡吗?老师:当然不适用,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元件。学生:那为什么我们总在用欧姆定律对小灯泡进行相关的计算?老师:小灯泡是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但  相似文献   

2.
欧姆定律是初、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但初、高中欧姆定律的目标制定、教材编排等因素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并未关注"要求""编排"以及"思维"的改变,导致部分学生并未顺利地完成过渡.文章剖析了初高中欧姆定律教学的"变",并以"变"为导向,提出适用又实用的策略,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提供一个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欧姆定律不是一个普适的定律物理学中的定律,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大量实验事实归纳出来的结论,因此,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应用.具体地说,欧姆定律对于第一类导体如金属或碳,即电子导电型的导体是适用的;但对于第二类导体如酸、碱、盐的水溶液,即离子导电型的导体,欧姆定律则只能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因为,刚通电时,电流是随着电压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增加,但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定值时,电流就不再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时,欧姆定律就不再适用了;对于第三类导体,气体导电或半导体导电,情况较为复杂,欧姆定律根本不适用.二、一式…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以及早些版本教材,在介绍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时,都是说"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我们一般是这样理解的:把两个电极插入电解液中,则电路的电流 I 与电极间的电压己,成正比,与电解液的电阻 R 成反比.这样理解对不对?下面看一个试验.笔者做了一个实验,用 NaCI 溶液做电解液,用  相似文献   

5.
高中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处于纲内、纲外的交界上,即所谓“擦边”内容。如何处理好这部分知识常常是教学中的难题。现通过一例说说我们的做法。甲种本第二册第七章“欧姆定律”一节中,在说明定律适用范围时提到“实验结果是,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电解液导电也适用”,但在第五节“焦耳定律”讨论电功与电热关系时却又提到“如电路中还包括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即电路不是纯电阻性的,那么……,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也不等于IR,而是大于IR了”。学到这里,不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A5):124-125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后人将其称为欧姆定律。老师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通常会强调其使用条件。欧姆定律只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于含有非纯电阻用电器的电路不适用。本文通过等效的方法将非纯电阻用电器等效处理,使欧姆定律同样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生在应用欧姆定律、电功、电热及其等量关系式处理具体问题时 ,不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 ,而是生搬硬套 ,因而往往出错 ,究其原因根本问题是对定律成立的条件和定律的真正含义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重点讲清 .1.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成立的条件课本与教参书中都未明确指出“欧姆定律”中“导体”的具体含义 ,事实上 ,欧姆定律只适用纯电阻电路而不适用如含电动机等的非纯电阻导体电路 ,即欧姆定律对非纯电阻电路不成立 .然而“焦耳定律”中的“导体”确是指任何电器组成的电路 ,即焦耳定律不仅适用于纯电阻…  相似文献   

8.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实验定律之一,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认知偏差。欧姆定律的表述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表述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存在“循环验证”和“逻辑颠倒”的问题;明确区分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定义式,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是金属导体和电解液等线性元件,而不是纯电阻元件。从不同角度探讨欧姆定律的表述和适用条件,以期澄清认识上的迷惑。  相似文献   

9.
干恒 《物理教师》2014,(3):52-53
欧姆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规律,欧姆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归纳得出的,表达式为I=U/R,只适用于线性元件.而U=IR、R=U/I是不是欧姆定律的变化后的形式?为什么对于非线性元件也适用?本文对I=U/R、U=IR、R=U/I进行分析比较,藉此回答以上两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银良 《物理教师》2014,(10):60-61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实验定律之一.本文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程序法分析电路动态变化的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R总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断I总和U外的变化情况,最后再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判定各自的变化情况.该方法丝丝入扣,推理严密.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经历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欧姆定律"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欧姆定律及相关内容的表述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师的"教"会造成一定影响,对学生的"学"会引起一些疑点,因此查证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且对比了三种大学普通物理学教材、三种高中物理教材、两种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两种粤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不同表述,对欧姆定律及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以下探讨。一、欧姆定律发现历程溯源欧姆用八根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板状铜丝,分别接入电路,  相似文献   

13.
欧姆定律是一个历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电阻的测量"是欧姆定律在中考实验考查里的重要的承载题型,每年的考查方式不断创新.一、伏安法测电阻此法重在考查一些电学基础知识、学生对书本中"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验情况,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是欧姆定律的内容.要想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关键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明确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元件线性元件是指电路中阻值不随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而变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物理对高中学生来说一直相对困难,需要教师考虑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打造高校课堂。现今的教学方法多,教学手段丰富,因此采取适合教师学生的就是好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为例,对其中的部分问题的设置进行讨论。一、教材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这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可包括两个部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转化的理论推导;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能够充分体现功和  相似文献   

16.
在九年级物理中,有欧姆定律I=U/R、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的定义式P=W/t、电功率的又一公式P=UI以及焦耳定律Q=I~2Rt等这些公式.其中W=UIt、P=W/t、P=UI和Q=I~2Rt对所有用电器都是适用的,而对于欧姆定律I=U/R来说,仅适用于Q=W的导体或用电器.也就是说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仅适用于能把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导体或用电器.那么,Q=W的导体或用电器有哪些呢?有导线、电阻丝、定值电阻、普通照明灯(白炽灯)以及电热器等.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从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研究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只有教师用心去反思教学,教学才会不断发展进步.本文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反思为例,谈谈该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吸收 初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内容有过多次变动,实验教材里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二是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此外还外加了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因为知识点较多,课堂教学量很大,所以课堂上时间紧,学生思考和参与实践都比较少,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是太好.  相似文献   

18.
<正>一、概述"围魏救赵"解题方法"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是"围魏救赵"精华所在,在电学解题中同样适用,并可助我们成为孙膑一样的用兵神将,利用避实击虚将电学这一"敌人"制服。若想了解电路中电流变化情况,单纯依靠"欧姆定律"无法直接解析问题,则需要对电路两端电流与电路中某处电阻进行分析。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题目的焦点可代表"赵国",而围绕问题引申的已知或未知的条件可看做"魏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用传统仪器做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闭合电路的功率等实验,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设计出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装置,经实际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如I、U、R总、P等)的变化情况,常见方法如下:一、一般程序法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外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其一般思路为:1.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外总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