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总统新闻秘书塞林格最近成了引人注意的新闻人物。塞林格今年36岁。他于1942年入加里福尼亚州州立大学肄业,课余并在《旧金山纪事报》作练习生。1944年被征入海军服役。1945年底二次大战结束后,回到加里福尼亚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在《旧金山纪事报》作记者,1951年任本市版主编。塞林格在新闻界最初本是无名之辈,后来由于在报纸上写了一些所谓“揭露性”的文章,才稍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余婷 《新闻记者》2013,(2):37-42
2012年9月7日,美国新闻纪事报公司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距离该报2009年2月第一次申请破产保护仅3年零7个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闻纪事报公司的母公司数字第一媒体公司将"数字优先,纸媒最后"的运营方针贯彻到旗下新闻纪事报公司和媒介新闻集团的每张报纸。作为美国报业激进数字化的典型,新闻纪事报公司一系列转型措施并没有使其债务减少、赢利增加,增长数据上的"喜人"成绩也不过是创造性做账的结果。数字业务增长没有成为该公司赢利的支柱,反而成为需要不断投入的巨大资金缺口。本文拟考察新闻纪事报公司数字化转型轨迹及其具体措施,反思报纸激进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1983年的评选结果,已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揭晓。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共设12个项目:优异公众服务,一般地方报道,特别地方报道,国内报道,国际报道,社论写作,漫画创作,现场新闻摄影,特写摄影,评论,批评和特稿写作等。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号角纪事报》以其  相似文献   

4.
封面链接     
分类广告的出路 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强力冲击使得报纸的广告份额,尤其是分类广告开始分流。 今年,美国报纸的分类广告收入急剧滑坡,而《休斯敦纪事报》在杰克·斯威尼领导下,分类广告却略有上升。斯威尼扩大了《休斯敦纪事报》的分类广告产品种类,领域从电视节目到网上求职服务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5.
他是怎么会成为科学记者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副总编兼科学编辑大卫·珀尔曼先生,已是第二次访问中国了。这位六十五岁一头白发的老记者,有着一双深邃而炯炯有神的蓝眼睛。他把短袖衬衫的下摆塞进长裤里,显得利索而有精神。他是美国有影响的科学记者,每年在《旧金山纪事报》发表100至150篇科学报道,多次获得美国全国性的科学写作奖。可是,他原先爱好的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美国媒介融合最新进展及趋势数据新闻挖掘、报道和可视化战略传感器新闻实战内容管理系统CMS搭建美国客户端设计和创意理念讲授:迈克尔·麦金密苏里新闻学院副教授兼未来实验室主任彼德·罗伊波尔美国广播电视公司ABC新闻中心移动产品总监吴楠华尔街日报网站、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多媒体部编辑弗格斯·皮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高级研究员,首席翻译:章于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翻译:顾怡恬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兼中国项目助理主办:新华网研究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方正电子、《中国传媒科技》时间:2015年6月11日-13日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记者、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1885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年轻时就投身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19年,美国发生西雅图总罢工,斯特朗作为西雅图工会刊物《工会纪事报》的编辑,撰写了一批笔锋犀利的社论。同时期,斯特朗还把列宁著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英文版编辑成小册子,在美国工人中发行。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使得渗透用户互联网思维的数据新闻得到了青睐。今日美国网站,依靠着从诞生起,就对以往传统报纸进行可视化改造的创新精神,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为每个用户打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据新闻和信息服务。本文以今日美国网站在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前所制作的相关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对其重要的交互式信息图表作品做以总结和分析,重点关注今日美国用以呈现数据新闻的交互式图表中渗透出的用户思维,探索传统媒体用数据打造个性化的新闻服务的实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美中国际交流中心和美国国务院的邀请。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殿军随中国新闻代表团于2004年10月访问了美国。考察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彭博新闻社、奈特一里德报系、《国家地理》、《时代》周刊等世界著名的报刊和新闻机构。并同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高盛公司的专家教授和美国国际记者中心、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等部门。就美国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从本期开始。本刊陆续刊登杨殿军采写的考察文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地图及可视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2014-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案例分析,探讨数据新闻中地图可视化的应用和设计特点。在数据新闻作品中,可视化地图应用广泛,如应用于政治、社会、人口等议题。地图可视化可以巧妙利用色彩、图形符号等进行更好地呈现,交互性地图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与参与感。使用地图进行数据可视化,重要的是表达数据的内在逻辑和关联,为叙事和传播服务。同时,也要谨防唯数据至上,客观使用数据,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0,(3):9-9
网络媒体首获普利策奖 4月12日,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揭晓,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roPublica和《旧金山纪事报》网站www.sfgate.com获得普利策奖项.前者的记者谢利·芬克与《纽约时报》合作,撰写了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遇难人数的调查报告而获得调查报告类新闻奖;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9):55-60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以可视化的表现方式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2014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基础上,从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和可视化设计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以探讨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创新路径,为未来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发展和优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2,(22):80
7月8日是《罗斯威尔纪事报》曝光美国军方在罗斯威尔附近牧场截获坠毁飞碟的65周年纪念日。7月10日,一名中央情报局特工爆料说,飞碟坠毁是真的,美国确实得到了外星人尸体。爆料——"美国得到了外星人尸体"日前,中情局(CIA)资深探员蔡斯·布兰登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一艘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飞行器在罗斯威尔坠毁,军方拿到的不仅仅是残骸,还有尸体……那才不是后来官方所说的气象气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状况及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应用背景,分析研究了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技术现状,总结归纳了数据可视化在新闻报道中的有效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信息传播报道中的应用场景。本文还就自主研发的适用于报业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工具NewsViz(NewsVisualization)出发,阐述了NewsViz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是报业在数据新闻可视化制作方面的新突破,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为体现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加深图书馆与毕业生的情感,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暨南大学图书馆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平台为毕业生们打造个性化、实时化、便捷式的毕业季服务。 [方法/过程] 通过介绍暨南大学图书馆基于数据平台的毕业季服务概况、服务特色、"时光网站"界面设计、服务宣传推广及实践效果,分析数据平台的关键要素,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毕业季主题活动提供参考。[结果/结论] 数据平台的应用,将为图书馆在众多方面提供新的创新与思路,从数据的个性化、多元化、可视化以及建立校友专区4个方面总结活动启示,为数据管理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信息可视化与内容描述的结合:过去的十年里,在信息可视化及其在信息检索和相关系统中的应用方面有许多研究和项目。一些项目集中在信息可视化和内容描述的关系上。这些项目的研究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3,(9):52-52
8月22日,美国SGI公司宣布在北京设立了首座由Onyx 300系列组成的虚拟现实中心(Reality Center,简称RC),以期帮助现有和未来在高端可视化领域的客户能够亲身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立体、交互、动感的梦幻世界。 此中心由8个SGI Onyx 300系统构成,采用美国科视数字系统公司的投影技术,对高度复杂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三维数  相似文献   

18.
李琴 《青年记者》2016,(2):100-101
大数据、可视化目前成为新闻业的热门词汇.互联网公司率先采用大数据技术,比如推特(Twitter)启动了“闪电项目”.传统媒体在大幅裁员的同时,也在大量引进数据技术人才,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数据素养已然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据新闻的不断发展,新闻的呈现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可视化在数据新闻中占据的地位愈为重要。英国《卫报》作为最早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主要是通过对2016年《卫报》的报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卫报》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以此来分析《卫报》的数据可视化实践给中国数据新闻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永远公平和坦率地对待公众。”这是创办于1836年的美国《费城大众纪事报》制定的编辑伦理。公平表明自己不偏袒,坦率就是要真诚地面对社会和公众,始终以记者所见客观地还原事实。这是一个媒体以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为编辑确立一个道德的标尺,也为自己树起一个追求的巅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