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重庆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下垫面情况,各区域间的特点分别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御能力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应用数学方法研究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防御能力等各因子及其子因子之间的权重系数,建立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模型,确定雷电灾害敏感区划等级,生成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图,提出区域性的防雷保护技术,为雷电灾害防御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资源科学》2013,35(9):1884-18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对台州临海电网的暴雨灾害形成机制入手,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4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架电网的暴雨灾害实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临海的DEM、河网、植被、财政收入以及电网资料等数据,结合实况和预报降雨量,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权重,利用综合分析法得到实时风险评估结果等级图。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风险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反映出暴雨过程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青岛环湾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07年基准站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个方面入手选择指标,构建暴雨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对青岛环湾地区暴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绘制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5.
王一鸣 《科技通报》2021,37(3):97-103
台风暴雨型泥石流是指由台风暴雨所直接诱发的泥石流,由于其具有低频与台风暴雨期群发的特性,导致其风险防控难度大.目前国内外泥石流风险研究主要针对中、小比例尺和单沟的泥石流总体风险,很少针对单沟开展风险区划.以浙江省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西沟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遥感影像的泥石流危险度数值模拟开展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进而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承灾体土地利用方式,开展泥石流危险区易损度区划;最后采用灾害风险公式(R=HV)进行耦合分析,开展单沟泥石流风险区划,揭示该类泥石流风险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泥石流堆积区的两类区域,一类是沿现有沟道及两侧,一类是沿泥石流直进线路方向.将泥石流区划结果与泥石流灾害实情进行对比,认为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的最新风险表达式,利用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按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建立基于评价因子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山东省潍坊市为研究区域展开风险评估研究,利用GIS技术绘制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位于寿光市;青州、临朐、昌乐和潍坊市区为次高风险区;安丘、昌邑和诸城三市县为中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高密市的干旱灾害风险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莱西市国家气象站及乡镇自动气象站多年降水资料、地理及社会经济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确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及其各因子相应的权重系数,开展了莱西市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莱西市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莱西市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88%;中风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6镇及北部的马连庄镇和东部的经济开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4.7%;另外低风险性区和轻风险性区分别占32.57%和10.08%。区划结果与实际洪涝受灾情况较为吻合,这对当地政府开展农业生产布局、洪涝灾害防御等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信息安全评估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风险评估的三种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并介绍了如何利用综合相乘法计算风险值;最后通过风险评估流程说明风险评估的过程及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何飞  李韬  葛意活 《科技风》2011,(16):33-34
利用雷电定位仪产生数据,形成贺州市雷击密度分布图,在对贺州学院土壤电阻率测量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地貌、人文背景、气象环境、雷暴活动规律等条件以及被保护建筑物自身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雷电灾害风险资料库,为学校提供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利用GIS技术并绘制出校园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并定期对校园防雷应急小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知识培训,根据学校的不同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建立起雷电监测预警机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使得雷电风险评估和雷电监测预警在业务中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1)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导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目前,国内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较多,对雷电易发性及防范等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贵州省最新雷电易发性区划结果,综合考虑雷电防御重点区域所处雷电易发性等级、防雷国家标准、重点区域重要性三个指标,提出了针对贵州省雷电防御重点区域的雷电防范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非工程防雷措施,为重点区域建(构)筑物精细化防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59—2011年柳州市气象自动观测站12月~次年3月的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影像、GPS数据以及柳州市相应的社会经济数据,将柳州市雨雪冰冻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从灾害的成因出发,选择降雪日数、日最低气温≤0℃且降水日数、地形高程等因子作为风险因子,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模型。利用3S技术,对雨雪冰冻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和评估,绘制柳州市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图。结果表明:融水县的杆洞乡和安太乡是柳州市雨雪冰冻灾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县和融水县的高寒山区是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竟竟 《资源科学》2012,34(2):280-286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战略之一,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旱灾是河南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河南省自1971年以来的旱灾危害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进行评估,从而给出不同程度旱灾发生的可能性,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承灾层面来看,受灾风险等级远高于成灾风险等级;受(成)灾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0%和30%,该受(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概率值分别达到0.001和0.0006;受(成)灾风险概率小于3年一遇的面积指数分别为25%和10%;5%、10%、15%、20%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估计值分别为0.76、0.39、0.16和0.10,即分别为1.3年、2.6年、6.1年和9.8年一遇;从致灾层面来看,偏旱的估计值为0.110,即约9年一遇,在此等级下,分别对应受(成)灾面积指数为35%和20%。评估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旱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应用此模型对信息量不足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常用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综合模型评估、作物模型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定量评估能力仍显不足、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及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作物模型的应用将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将进一步完善和综合评估技术向多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给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其知识产权投融资时的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分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四个阶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列出风险清单。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析方法,并确定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的不同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控制方法。并引入某软件企业智能交通系统这一知识产权投融资案例,实证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风险评估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建立网络舆论风险评估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舆论风险评估指标设计原则,对网络舆论风险评估指标的内容和权重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有效地对网络舆论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环境灾害的日见频繁,对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关系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旅游资源灾害风险的概念及其评估的内涵予以明确界定,并高度概括出评估程序的六大步骤和四大重点。文章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旅游资源易损性和风险防治能力这3个维度精心选择了8个评估指标,并借助于量化的评估方法与模型,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八大景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作者予以详细的分析,认为克旗旅游资源所面临的干旱和虫灾风险比较突出,而地震风险较低,其综合风险在8个景区的分布可被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由于风险评估能够清楚地表明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的种类与程度,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作者还进一步认为,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针对旅游资源的防灾保护,宜增加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