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同学生一起作文,叫做“下水”。师生同“下水”,同感共鸣,不失为激发和捕捉灵感的一种妙法。“下水作文”的辅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效果,甚至在复习迎考时可以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2.
一、高三语文教师的自得与困境 从事了多年毕业班教学的语文教师都会“深切她”认识到,在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作文”等几个主要板块中,复习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有的立竿见影,有的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一再强调:“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教育的本色,就是宽容、欣赏,因为宽容是弥漫心灵的醇香,欣赏是滋养生命的甘泉。  相似文献   

4.
卢天宇 《师道》2014,(1):45-46
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而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往往会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在班级管理中需要一些“退”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诗家有语“书山有路勤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人们每提及此,往往只注重了学习过程中“勤”与“苦”的重要性,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径”与“舟”的必要性。殊不知,在提倡“乐学”教育的今天,盲目的“勤”和“苦”并不一定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放开思路,敢于  相似文献   

6.
陈琪 《语文天地》2010,(8):74-76
一、点燃期:表情+煽情 点燃期,就是在“第一次亲密接触”时,带给孩子们期待中的美好感觉,将他们心中的“情苗”点燃。 在这里,所说的“表情”,就是表达教师的情——这份“教师情”要浓淡相宜.才能立竿见影;所指的“煽情”,即是煽起学生的情——这份“学生情”要发自内心,才能耐久保温。  相似文献   

7.
[升格导语]议论文重在让人有所“信”,说明文重在让人有所“知”,记叙文重在让人有所“感”。感乎心者,莫先乎情。要学会抒情,首先应该学会直抒胸臆。学习直抒胸臆,从对话方式起步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写人记事时,直接与文中的人物交谈,便于讲述心底  相似文献   

8.
吴其辉先生的声乐艺术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其特点为 :以奇制胜 ,以新代雄 ;指令明确 ,立竿见影 ;力倡“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导数工具是解决不等式、函数等问题的利器,而导数工具是甭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所取的函数是否足够“好”,因为并不是所有问题,只要求导就能立竿见影.下面仅谈如何构造“好”函数,用求导来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0.
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中学到大学,似乎很少重视“人本”,短视和功利性,使师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盛行,为文而文,使作文与人格分离;为文造情,使作者心理畸形。写作教学须重视“人本”,还作文以健康。  相似文献   

11.
收心五法     
每次双休或长假结束了,许多家长、老师都在为一个“经典性”的问题挠头:怎样把孩子们像风筝一样飞得又高又远的心卓有成效立竿见影地收回来呢?我的一位心理医生朋友的“收心五法”也许可给您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第十一册《胜不骄,败不馁》一课是属于良好的品格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要有承受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品格,其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学生在长期实践中自学养成。  相似文献   

13.
最近,学校开始重点抓常规管理,提出了“三讲”:讲文明的普通话;讲卫生;讲纪律,并且冠之以“雏鹰行动”,声势浩大。一周下来,果然立竿见影。但今天中午偶然点击校园网“心灵交流”栏目,名叫老沈的一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常规管理以前也  相似文献   

14.
“集中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实践证明,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实施“集中教学”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集中教学”的步骤与方法是:实验教师充分准备,广泛进行思想动员,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集中”方式,采取恰当方法。“集中教学”的效果是:缩短了学制,使短期培训班学员的学习“立竿见影,学以致用”,助备考学生一臂之力,促进了中俄教育交流,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09,(4):75-75
“快轻时代”的企业、机构、组织越来越倾向于杯弓蛇影甚至虚张声势,振兴规划的接连出台并不意味着经济立竿见影地恢复上行。相反,其结果可能会有壁虎断尾的隐隐之痛。  相似文献   

16.
“取平方”的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很常见,它对于去二次根号、去绝对值符号、升幂凑配与平方式有关的公式(不等式)、化向量(复数)为实数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1去二次根号解决共轭、对称的二次根式问题,“取平方”很有威力.  相似文献   

17.
末位淘汰制是教育管理的失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的工作效果也不是一下子能显现出来的。如果仅凭一学期,一学年后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考核依据,不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研究教育并热爱诗歌的学者张文质先生如是说。——摘自《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相似文献   

19.
让心灵湿润     
就说与今天的社会生活看来相距十分遥远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唐宋八大家散文吧,读它们确实不能“立竿见影”地赚钱发财当饭吃,可是,懂一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实验不断推进,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教师们思考和探讨。传统的“立竿见影”的有效教学观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认识中已根深蒂固!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如何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有效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