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利用1981-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近38年卓资县的气候变化特征,接着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卓资县平均温度整体上呈现上升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627℃/10a;四季年平均温度均呈波动性增温变化趋势,增温幅度最大的为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增温幅度略高于夏季。卓资县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284mm/10a,增加趋势并不明显。卓资县降水年际波动起伏变化比较大,极易引发旱涝灾害。日照时数主要呈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83.187h/10a,气候的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度起伏波动以及日照时数的显著减少均会影响到卓资县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各类农作物的稳定生长发育以及农业气象灾害、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可以促使卓资县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慧林  傅平顺  杜军 《西藏科技》2009,(6):55-58,80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果洛州气象台1960-2006年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速、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大武镇年及各季、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气温变化总趋势是一致的,呈明显增暖趋势,增温速率为0.23℃/10a,冬季增温幅度最大,达0.37℃/10a,秋季增温最小,为0.11℃/1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37mm/10a,冬、春季呈增多趋势,而夏、秋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降水减少幅度最大,达6.9mm/10a.年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46.5mm/10a,春、夏减少量最为明显,分别为15.3mm/10a、15.2mm/10a.年平均风速总趋势是增加的,增加幅度为O.05m·s-/10a.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12.3h/10a.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的下降变幅为0.1亿m3/10a,具有4a、9a和20a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湟水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35.46%,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路径,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64.54%。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20年固原市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2000—2020年的MODIS卫星数据,基于气候统计学原理,对固原市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固原市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较20世纪90年代有明显上升;21世纪1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变慢;近30 a固原市年平均降水量线性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上升54 mm, 2012年开始年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加大;21世纪10年代平均降水量上升趋势明显;2000年以来,固原市NDVI呈上升趋势,得益于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固原市植被生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气候变化具有波动和不确定性较大的特点,要树立多灾种并防意识,针对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土默特右旗气象局提供的1989~201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土默特右旗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默特右旗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613℃/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土默特右旗年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8.358mm/10a,减少趋势不显著;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土默特右旗气温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对冬小麦、夏玉米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56年~2005年挠力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允龙  吕宪国  王蕾 《资源科学》2009,31(4):648-655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一条典型的沼泽性河流,其径流过程的演变受到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挠力河2个水文站(宝清站、菜嘴子站)1956年~2005年50年来年均径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个水文站年均径流量减少趋势都非常明显,其中宝清站的夏汛期和菜嘴子站的春汛期减少趋势更明显;宝清站年平均径流量的演变存在着15a和45a的年际周期变化,菜嘴子站的年径流演变存在25a和40a的年际周期变化;目前挠力河流域正处于30a和40a以上尺度的枯水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径流演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域大面积沼泽湿地的垦殖和水利工程的修建。  相似文献   

9.
西藏昌都市由于海拔较高,造成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分析其气温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利用近50年该地区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分别研究年平均气温年际、频次、突变年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86℃/10a,在1985—1990年之间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在(7.5℃,8℃]区间内出现的频次最多为18次;从1993年开始气温开始递增,且气温开始突变的年份为2014年;经过EEMD分解得出年平均气温存在2~3年、5年、20年的周期规律。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用镶黄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992年—2021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2 min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镶黄旗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992年—2021年镶黄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97℃/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5.231 mm/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以23.362 h/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 min平均风速以0.414 (m/s)/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沙尘暴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符可兴 《科技风》2014,(7):56-5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边坡稳定性问题逐渐成为了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是确保采矿工程正常生产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在露天矿山开采到一定程度上之后,就会对原有稳定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与破坏,进而需要进行人工修复,随着回采工作的逐渐开展,形成了大量永久性边坡。其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对生活、生产产生了一定安全威胁。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保证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赤峰地区14个气象站1961年~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来赤峰地区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升温速度0.23℃/10a;≥10℃活动积温呈显著升高趋势,57年升高了218.31℃;降水量呈微弱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16mm/a;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利于种植长生育期品种和二茬作物正常成熟,但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发生概率变大,旱作农业遭受旱灾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3.
1960年至2007年汾河流域气温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资源科学》2011,33(3):489-496
运用线性倾向分析、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汾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年-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变化趋势,并有升高趋势,递增率分别为0.32℃/10a、0.13℃/10a和0.50℃/10a。同时,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近48年的气温年较差递减率为0.37℃/10a。此外,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发生趋暖突变的时间分别是1993年、1996年、1981年,且近15年是流域年平均气温发生上升的主要时段。气候趋暖还表现出在冬季气温的递增速率最大的特点。流域南北年均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就各区域的季节变化而言,春冬两季的年均气温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阿巴嘎旗的气温进行分析得知:阿巴嘎旗逐年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7℃/10a;在1988年左右发生了突变,且在突变之后气温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存在准8a的高频振荡周期和准34a左右的低频振荡周期,且在2005年前后发生了最强的震动。  相似文献   

15.
1961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与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 mm/10a、-0.7 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 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水分盈亏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当降水量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冬季的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降水的变化对夏季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受水分亏缺影响,干旱频率增加、区域扩大,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阳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南阳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三大类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探究了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23年来,南阳市的气温与≥10℃积温明显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变化率为0.392/10a,积温的线性趋势变化率为195/10a。农作物种植结构受气候变暖影响发生变化:花生、蔬菜、玉米等喜温作物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喜凉作物冬小麦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建议应关注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种植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0℃为霜冻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早(迟),无霜冻期也较长,反之,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迟(早),无霜冻期较短。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以0.33℃/10a的倾向率上升,受其影响,终霜冻日和初霜冻日分别以-1.41d/10a 和2.21d/10a的倾向率提早和推迟,无霜冻期以3.59d/10a的倾向率延长,并且上述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95年发生了突变。但各要素变化倾向率或突变前后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大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大,反之,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小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大运  熊康宁  肖华 《资源科学》2018,40(8):1672-1683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西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利用1960—2016年3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空间插值、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贵州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极端气温暖系列指数呈上升趋势,夏日日数、暖日日数、热持续指数、热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6d/10a、2.7d/10a、0.02d/10a、0.2次/10a;冷系列指数呈下降趋势,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冷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6d/10a、-8.0d/10a、-0.5d/10a、-1.0次/10a,进入21世纪后升温速度加快。极端气温表现出非对称性现象,冷系列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幅度大于暖系列指数,其中暖日日数升幅最大,冷夜日数降幅最大,且与海拔关系密切。多数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发生在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厄尔尼诺对暖系列指数影响较大;拉尼娜对冷系列指数影响较大,在次年其影响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常规气象观测站1964—2004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建立各站各季及年平均温度、降水资料完整的序列。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变化特征最明显的是温度的变化,近40年来升温最显著的是冬季、秋季,升温率达到0.3℃/10a;春、夏季的升温率最小,为0.2℃/10a;年平均升温率为0.3/10a。近40年中青藏铁路沿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67.5—462.0mm之间。沿线平均降水量为367.9mm。降水量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90年代末进入一个明显的增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资源科学》2010,32(10):1883-1889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开发建设10余年来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抬升,土壤盐渍化威胁变得十分严重。本文利用地下水水位重复观测、地形测量、气象与径流监测数据分析了开发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地貌、土壤、周围径流补给以及灌溉的关系。发现开发区的地下水位10年间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过程,自1999年建设以后开发区地下水位发生了普遍抬升,整个开发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7.30m,年平均0.73m/a,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分析认为灌溉是开发区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南部玛纳斯河下泄径流和北侧山麓洪积扇地下水的补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气候变化影响不大。区内地下水位上升的空间差异主要与地貌及土壤组成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