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和谐的文化特征。水族传统文化重视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水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边疆哈尼族禁忌文化是约束规定哈尼族社会行为文化、信仰行为文化的观念及措施的总称。千百年来,他们的禁忌文化逐渐内化成一种他们族人心理上的坚定信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并已成为云南边疆哈尼族祖祖辈辈自觉恪守的行为习惯文化。云南边疆哈尼族对周围的山水、植物、动物等自然物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禁忌文化,在客观上积极倡导且维护着自然的和谐完整,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和反映了云南边疆哈尼族原始的传统的生态文化理念及善待自然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3.
朴素、自然的哈尼族传统文化精神在适应本民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认真加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掘其独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和谐性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是哈尼族与同区域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创造,为和谐社会的结晶,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推动作用,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而营建自然和谐、乡风文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红河州哈尼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了文化人类学阐释。在哈尼族先民的迁徙、自然环境、原始宗教、民族庆典、生产生活及社会制度构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造就了哈尼族勇武、雄健、彪悍、勤劳、朴实、聪慧的民族性情,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具有鲜明梯田稻作文化与山地水文化特征的哈尼族体育文化,在现代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街宴是哈尼族传统农耕祭祀文化的产物,作为哈尼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其在维系社会集体情感、强化民族自我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街宴展现的哈尼族有福共享、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尊老敬老、长幼有序的道德风尚,顽强坚毅、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运用,是促进哈尼族文化自觉、推进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化艺术的发展不仅仅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具有重要作用,还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为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等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积极倡导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不仅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也对社会和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杜文丽 《文教资料》2010,(26):141-14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谐文化的发展在我党具有一贯的连贯性。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对和谐文化的追求孜孜不倦且见解独到,这也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他论述了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作用、要重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要在塑造民族精神中构建和谐文化和要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中构建和谐文化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只要正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山东唐和谐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分析讨论了和谐文化理论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指导意义,以及新闻出版业对丰富、发展和谐文化理论重要作用.并对山东省出版业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妇女作为哈尼社会中占一半的人口,她们也是文化的载体,她们身上保留了哈尼族传统习俗中的很多文化内涵。又由于妇女们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较男性要少得多,因而她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要多于男性。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她们身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更深层面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哈尼族妇女的变化及这种转型对整个哈尼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哈尼梯田水产所有权制度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人视梯田里的水生动植物(水稻除外)为无产权归属的野生资源。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观点来思考,哈尼梯田传统捕捞习俗是阻碍哈尼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习俗之一,哈尼人应当批判地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树立产权明晰的所有制观念。哈尼梯田水产捕捞习俗的弊端,破坏了正常的生态和食物链,阻碍了哈尼人规模化梯田渔业的发展,引发治安问题和火灾。单行条例和村规民约是哈尼梯田水产权属法的主要有效渊源。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张津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142-144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建设行政执法文化有利于建立执法者所共同信仰、遵守和共同拥护、执行的执法理念及执法价值观,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法律的公平正义。现代行政执法是在责任型政府领导下以"民本位"为核心的效率性、有限性、参与性执法,加强行政执法文化建设应当从处于中心地位的精神文化建设、处于中层地位的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占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质文化建设三方面着力,协同推进,唯此才能保证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红河哈尼族来说,糯米饭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是民族精神的支柱。红河哈尼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梯田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典范。而且至今仍保留有与梯田稻作相关的祭祀、风俗、礼仪等,其中,糯米祭祀神灵是中国传统的稻作祭祀文化中的古老习俗。这一习俗至今仍然保留在红河哈尼族祭祖、祭山、祭寨神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中,成为研究我们稻作祭祀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是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逻辑的历史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是继承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与科学发展观有关内在的联系,和谐理念的升华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则确立了和谐文化观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外战略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以增进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各种政策、策略和原则。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在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价值观可以引导国家利益的建构和追求方向,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在对外战略中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方面,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泛道德主义取向、和合思维、“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诚信博爱是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回应和化解当代世界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而且有助于形成全球共同体意识、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创造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繁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铁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1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大时空的发展、繁荣,不是高速度的发展,也非大跃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能力、实现民富国强;科普与科学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着力点与重心,科学文化是"文化中国"、中国永续发展的基础与要件;科学文化是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必备内容,是构筑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要素;文化建设、发展重在智民、惠民、利民与造福于民,要在增加、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文化质量、品位上做文章、做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