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是很美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传授知识,还要用数学固有的美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尝试中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美育,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贯穿于中学各门学科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中欣赏美,在第二课堂中创造美,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孩子们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就是美术课堂存在的意义。需要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轻松活跃的美术课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笔者教了 9 年的美术课后,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4.
宋敏 《学周刊C版》2010,(9):182-18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感受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前言:美术是一门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感知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当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习到美术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术中所蕴含的意境、如何让学生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创造美、如何从创造美的角度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使未来的中学教师不仅要自身懂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还要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未来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在语文课中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的语言美、景物美、结构美、人情美等来感受美,欣赏美,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创造美,成为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指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体育不仅塑造健康的形体,而且使人表现出健康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要使学生身心全面得到发展,就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过程,是用教师的身心去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过程.教师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这样,语文教学就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  相似文献   

10.
宾阳 《时代教育》2009,(9):87-87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表情性特点,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表现"美",将美学理念和钢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在于使学生一般掌握美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感情,陶冶高尚情愫.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王淼 《教师》2009,(14)
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现,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当中,美虽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也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美,这样才能使美这一元素丰富起来。而且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生活的乐趣,从而去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叩击美的这扇大门,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寻美”之旅的愉快、满足感。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在于使学生一般掌握美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感情,陶冶高尚情愫.……  相似文献   

17.
美是用眼睛去发现的,这是人们习惯性思维的结论.盲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视力障碍,他们不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去发现这世界万物的美,但他们可以用自己聪慧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美的一切,用耳朵去聆听美的音符,用双手去触摸美的事物,也可以用双手去表现和创造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陈娟 《中小学电教》2014,(8):104-104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信息技术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