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做的:新一轮创新开始 中国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过去十年中报业最大的创新,是都市报的出现,而新一轮创新刚刚开始.新一轮创新不是主动、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挤压下,报业不得不创新.刚刚过去的3月,出现了几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总署在2005年7月发布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未来3~5年,是我国传统报业朝着面向未来的新型报业变革的过渡阶段,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1,(12):35-35
数以万计的报业经营管理人员近20年的辛勤探索与实践,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26篇论文和109个创新项目中得以展示。由中国报业协会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暨优秀论文奖10月14日在京揭晓。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的《报业集团全方位综合配套改革》等33个项目获创新奖。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徐熙玉撰写的《转机—改制—组团———关于报业经济发展的三步走设想》等29篇论文获得一等奖。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暨优秀论文奖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4.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0-43
在很多人眼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范本。长期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于外界来说,似乎有着太多的秘密。日前,南方报业集团社长、董事长范以锦出版了《南方报业战略》一书,第一次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11月8日,记者节。范以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详尽讲述了它眼中的南方报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报业未来趋势的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报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琦 《新闻前哨》2007,(5):89-90
近期,报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闻业界讨论的主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报业多年来高歌猛进的步伐近期已开始减速,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报业应当未雨绸缪,尽早推行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革。而去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发表的《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北京宣言》也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一观点,同时也更将我国报业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在遍访了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等一系列报业竞争激烈的重点城市,梳理了这些地区报业竞争与新媒体运用的实践与创新后,《中国记者》本期把视点聚焦在中央大报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上。中央媒体地处北京,历史悠久,更是主流大报的代名词。无论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是《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7.
纳葳 《今传媒》2005,(3):11-12
中国目前的报业发展状况正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所言:“在媒体愈来愈失去行政保护的今天,报业自身要做强做大的今天,中国报业一个新的竞争时代已经开始!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竞争时代的到来,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发展,是每一个报业从业人员都在  相似文献   

8.
要刊视点     
《新闻窗》2008,(1)
数字报业:传统报业的颠覆性再造(《记者摇篮》2007年第11期)数字报业是以信息技术、编码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视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新兴报业;是对传统报业进行技术改造、结构重组、模式创新的现代报业;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时空化平台上的全媒报业。新兴报业、现代报业、全媒报业体现了数字报业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8,(2):52-54
致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广州日报》都是引领中国报业改革与发展的开路先锋,我们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报业无数个第一。今天,我们向社会各界公布《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这又是中国报业的第一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我们认为公信力是《广州日报》最为宝贵的资产,是《广州日报》稳居全国报业市场第一住的法宝,更是《广州日报》能够赢得广大读者厚爱的根本。公信力来之不易,毁于一旦却易如反掌。只有《广州日报》每一个采编人员都为公信力负责,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影响力不断得以提升。提升《广州日报》的公信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使我们所有采编人员都能够自觉地恪守职业道德与工作准则;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来自外部的监督,希望读者、与《广州日报》发生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了解我们的工作准则,并据此对《广州日报》及其采编人员进行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6,(3):10-12
范以锦:开创南方报业模式;李开复:找到一片真正的自由天空;吴海民:创新报业经营的“木桶理论”;张富汉:绘制报业扩张的蓝图;李彦宏:中国“搜索之王”;胡舒立: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新闻世界》2009,(11):73-74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带给现代中国报业良多启示,本文在对三十年代《大公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报纸办报理念的角度来探讨当代中国报业的生存问题,即这份昔日的民间大报带给当今报业的启示:以民生的视角来关照社会,以民生的角度写新闻,做事业。  相似文献   

12.
陈翔 《传媒观察》2007,(8):12-14
成都报业市场竞争在中国报业市场化转型的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首创都市报模式以来,原本沉寂平庸的成都报业市场瞬时风云俱生,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中国报业竞争前沿,甚至引领中国报业竞争风向标。也正是在《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和办报模式的带动下,成都报业市场成为中国都市报的发祥地,成都报业市场竞争代表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竞争的一面旗帜。在以都市报竞争为特色的成都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应德国、法国及英国媒体同行的邀请,于2003年1月组织报业考察团,赴德、法、英等国,对报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欧洲大报的信息化进程、现状、发展以及欧洲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加强国际报业信息技术应用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十五”期间报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及实施服务。考察团成员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珠海特区报》、《金融时报》和《吴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或技术部门负责人组成,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辛乘胜担任考察团团长。考察团先后走访了多个城市,对欧洲报业的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对德国的《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和英国的《泰晤士报》(The Times)做了重点访问,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记者》杂志记者曾到福建调研报业市场竞争。2011年10月下旬,本刊记者再次走访福建报业。现在,回过头看看当初记者写下的那些激情并理性的文字,再看看如今福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记者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深圳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陕西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解放军报报业集团、大众日报报业集团、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电力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潇湘晨报共十九家报业的技术领导进行了采访,重点考察了中国报业在媒体资产管理方面的技术建设情况,本期先刊出上篇。  相似文献   

16.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报纸总编辑有两大使命:一是坚持报纸的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二是经营好报业,使报纸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办好报纸,是报纸生存的根基;经营好报业,是报纸发展的加速器。因此,要求总编辑既要做“政治家”,又要做“企业家”。在这方面,《新疆北屯报》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报业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竞争不公体现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甚至已经在越来越小的中小城市展开2003年以前,在中小城市秦皇岛,报业市场还是一片宁静,《秦皇岛晚报》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然而,《燕赵都市报&;#183;冀东版》、《河北青年报》、《青年知识报》等媒体出现,争雄逐鹿的局面似乎在一夜之间展开,那么,报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笔者认为,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2004报刊业突破在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峰 《传媒》2004,(4):8-17
编者按 2003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副长石峰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朱学东和《中国报业》记者宋建武联合采访时认为,2003年的报刊业"发展态势平稳",处于突破前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