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武汉部分高校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类型,并分析了他们的个体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是非洲学生来华留学的首要动机,外界环境在来华留学动机中起主导作用。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学习生活环境"动机、"社会学校名声"动机、"自身发展需要"动机和"入学优惠政策"动机。在非洲学生招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对来华留学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间的文化及商贸活动日益深入发展,中国人对韩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韩国音乐、影视等作品的流入,也促成了许多青年学习韩国文化的热潮,赴韩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一、留学韩国的优势作为海外留学的新路线,赴韩国留学对中国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歧视、文化单向输出等现实挑战。文化间性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相应借鉴。在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应确立文化间性的育人理念、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文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推进中外学生交流互鉴、打造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等作为来华留学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来华留学教育新的使命.本研究通过对世界前八大留学目国最新位序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留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关系、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奖学金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有积极作用;地理距离、学历学位互认政策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具有负向影响;生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距离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联结机制,构筑服务"双循环"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以质量为根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能力;以资源为保障,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短期留学教育的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泰国学生在短期来华留学过程的跨文化沟通态度和跨文化沟通焦虑程度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短期留学后,跨文化沟通焦虑程度减少,但跨文化沟通态度却朝负面方向发展。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有:主流文化社会支持的缺乏、生活变化、留学经验、外语能力及成就动机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清朝末期的留学教育,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和派遣庚款留美学生,并对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8.
吴丽仙 《文教资料》2010,(21):117-119
台湾光复以来,台湾当局、学生及家长整个社会的留学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从盲目到理性的历史转变。形成台湾早期盲目的留学教育价值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弊端。台湾留学教育价值观的理性转变,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积累了不竭的动力,同时,也为目前大陆掀起的留学教育热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无论在文化、历史背景,还是生活、语言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相比西方国家,可能更容易被中国的学生接受和适应。随着“韩剧”在央视的热播使我们深情品味了韩国的文化。在第二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落下帷幕之后,以韩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成为留学市场的焦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赴韩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韩流”在留学市场已经逐渐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留学市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亚伯拉罕·林肯海外留学委员会”近期推出美国学生海外留学的国家发展规划,旨在切实增加美高校学生海外留学人数,促使学生更加熟悉其他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满足反恐、经贸等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高等教育界已经认识到海外留学应当成为本科生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清末留学教育是在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历史境遇下,由清政府主导进行的学习西方的留学教育,是中国现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清末留学教育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政治、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留学教育理念的历史局限,留学生的知识层次也普遍较低。从国际化战略视域下进行考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清末留学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留学教育仍有启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双向留学教育是当代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趋势。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有部分中国学生选择了到东盟国家留学,随着人数的增多,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任务也遇到了更高的挑战。基于对广西各个高校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的调研,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增强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文化协会近日启动了名为Generation UK的大型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赴中国学习和工作的英国学生提供留学奖学金和带薪实习机会,以鼓励更多英国学生赴华留学和实习,获取国际经验、拓展国际视野,从而加强其在  相似文献   

14.
对235名在多伦多国际学院就读的中国高中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明,留学初期,学生语言上的差距和心理上的孤独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多种文化价值观念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虽然留学生活比原来设想有更多的困难,但留学经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独立和成熟。要客观看待中学生留学的利弊;要注意学生语言实际能力培养,改革国内英语教学方式;要格外关注留学海外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并认真反思国内中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也向着国际化迈进。我国法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自成体系,学费合理,因此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法医学。法医学留学研究生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国内研究生有所不同,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提升高等教育层次,体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本文从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探讨了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法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鉴于美国的特殊国情及其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并攻读学位,将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从国际关系的深层次和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将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国家利益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从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吸引更多美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一个多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优惠的留学政策,吸引学生的留学选择.近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制定出系列的留学拉力政策,有效促进了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借鉴韩国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完善"一站式"的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国际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其发展中相继出现了文化推广、教育产业和人才补给等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国际留学政策的发展变化,正确分析了我国的教育国际化环境,在大力发展本国教育能力、积极推动“在地留学”的基础上,大胆“与狼共舞”,确立以文化传播为主导、大力发展产业型留学生教育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在爱丁堡举行的首届英国国际教育大会上,英国文化协会教育推广主任尼克·凯姆等在会上发布了“关于国际学生流动的最新报告”。报告认为,美国仍是世界各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在英联邦国家中,去英国留学的学生最多,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数量次之但在飞速增加。在欧洲,德国和法  相似文献   

20.
韩国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社会文化中既保留着浓厚的儒家传统价值,又包含着一定的西方文化元素,加之与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韩国日益成为部分中国大陆学生的留学首选.在留学形式、留学目的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