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教育层次-类别的分类标准,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教育研究》杂志1979-2008年间刊发的3090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的演变与发展。概括而言,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各类主题领域的关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呈阶梯状分布:教育研究范围由内部问题转向外部问题;教育研究领域由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教育实践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教育扶贫在我国学界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30年来,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稳定发展和深化开拓三个阶段,研究的主题涵盖教育扶贫的内涵与价值、教育扶贫的主体与对象、教育扶贫的内容与方法、教育扶贫的进展与问题、教育扶贫的原则与策略等。上述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的教育扶贫研究需要深化教育扶贫基本理论的构建,拓宽教育扶贫研究视野;重视教育扶贫过程研究,把握教育扶贫未来走向;强化教育扶贫系统研究,探寻教育扶贫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脑科学与教育是倍受国际重视的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已经成立了大量的研究组织与机构。在这些组织与机构的研究中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选择不同的研究切入点、探索脑科学与教育连接的研究模式、关注应用性的研究问题、采用先进的研究工具与技术。本文在考察国际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关注和研究教育公平问题是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公平关系的基础上,对“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构建”和“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两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AECT1963—2005年定义的特征,指出了美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变化。介绍了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的最新研究和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斯普林格(SPRINGER)主办的国际同行评审期刊《哲学与教育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旨在推进教育哲学研究的整体发展,且长期为SSCI来源期刊。从该杂志2010-2019年刊载文章数量和内容可以发现,国外教育哲学研究依然将教育本体及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看作教育哲学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儿童教育哲学、空间教育哲学、数字教育哲学和生态教育哲学等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杜威、康德、哈贝马斯等教育哲学家的文本解读仍是研究热点;世界主义、批判教育学、存在主义等流派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外教育哲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下,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应重视教育本体问题的研究、新研究领域的拓展;注重对教育哲学名著的时代解读;重视对国外教育哲学成果的引进;注重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重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是在"社会转型与民族复兴"这一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与我国这一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公平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教育公平本质论、教育公平领域论、教育公平条件知识化、教育公平发展论。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既有特点也有不足。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论起式研究走向命题式研究;进一步构建教育公平的概念体系,由注重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向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注重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关注其他利益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研究热潮的推动下,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纵观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四十余年发展,经历了关系阐发与域外评析、全面推进与整体提升、视域拓展与重点突显、聚焦现实与强化反思等研究阶段。学界从过程观、政策观、整体观、现代性观、文化观等角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以教育对象、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教育功能变迁、教育的形态变化等为主线揭示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在整合宏观与微观、长期与短期、整体与部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分类别、分层次、多元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依据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特点与实现程度等,把教育现代化划分为先发与后发、内源与外生、先至与后至等发展模式;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或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演进特点,将教育现代化划分为若干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建议。应该看到,教育现代化研究领域面临研究范畴聚合度较低、研究视域宽广度失衡、研究导向前瞻性不足等困境。因此,未来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凝聚理念共识、拓宽研究视域和重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日本教育工学会划分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十大领域为研究领域分类参照,以质化、量化以及是否实证为研究方法分类依据,以是否关注学习系统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划分依据,对比分析了近年日本教育工学和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提出了三点思考,即要突出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属性,淡化领域属性;教育技术学研究要进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差异;教育技术研究要以"人"为中心,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后,逐渐趋向于成熟,文章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十年教育法学研究论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透视目前教育法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者身份背景和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以期对教育法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有赖于教育理论的创新 ,而教育理论创新有赖于教育研究的深入。本文以对话的形式 ,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研究的四大功能及在教育决策、教育实践 ,形成大众教育观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比较教育评论》在1998—2007年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地域上的差异,发现:在研究主题上,《比较教育评论》重视宏观教育制度研究,关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研究当前热点问题;微观教育实践领域的研究日益升温;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探讨起伏不定。在研究方法上,文献研究仍然是《比较教育评论》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不同研究方法的的综合运用成为当前《比较教育评论》的一大特色,定性与定量研究呈均衡态势,两者的结合更能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地域上,单一国别研究是《比较教育评论》的主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关注,大规模的跨国比较研究引人注目,全球趋势和区域研究渐渐增多。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应明确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提升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水平,拓展比较教育的研究地域,创建立体化的研究对象,加强比较教育学术群体的自身建设,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在全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温岭市教育局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温岭市农村教育的科学、超前、均衡、个性与品质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开展了"新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温岭市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在均衡普惠、公平开放、个性自主、健康快乐、民主多元、优质品位、和谐自然的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村教育目标体系、制度系统、政策框架和运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品质,实现了新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不仅构建了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改革框架和理论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行动案例与实践经验,提供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辐射力的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完整范例。  相似文献   

14.
透视与反思: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二十年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到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推行,义务教育的均衡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学界的关注。关于教育均衡问题研究的话语主流发轫于对教育公平理念的界定和解读,对教育均衡的评介及阐释,继之以对教育失衡现象的深入探究与理性归因,最后从不同视角提出教育补偿的诸多策略及建构性理论。通过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反思,以期把握我国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脉络和进程,深省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希冀对提高教育研究的品质和水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6.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继续教育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续教育创新体系,是通过培养从事国家创新研究、开发及相关活动的人,以及直接研究生产创新产品,使继续教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培养基。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地位功能的变化,为继续教育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动因。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需要从观念创新、结构创新与管理创新入手,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上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较快。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78—2018年期间国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出该领域的五大研究方向: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及双语教育模式研究,学前和中小学阶段双语教育研究,藏汉和维汉双语教育研究,美国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平稳发展期、井喷期和新时代四个阶段。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强化濒危语言的教育研究、弥补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短板、开展国外双语教育专项研究等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