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强亚莉 《传媒》2023,(7):50-52
具身传播将具身体验融入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为传播生态环境赋予新的内涵。随着具身传播与VR新闻报道的逐步结合,VR新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VR新闻生产方式已不符合具身传播的时代趋势,推动VR新闻报道完成具身性转向已成为VR新闻领域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梳理具身传播的概念与特征,探析VR新闻报道在具身传播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VR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宏曼  罗彬 《视听》2022,(4):13-1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体育传播赋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体育传播在信息生产、流通、体验等环节形成机器人写作、个性化推荐、虚拟现实场景等智能传播态势.然而,技术带来的新媒介、新主体、新现象使得体育传播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天平日益失衡,体育传播面临着信息生产、信息分发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时代,体育传播应以...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代认知科学革命的影响下,身体范式为档案展览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文章基于“离身困厄”到“具身体验”的转变,揭示了具身性档案展览的运行机理,并依据具身认知理论的“身体、环境、认知三位一体”的逻辑理路,提出建构具身性档案展览应注重受众的具身性体验以及与展品之间的互动、重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入、关注受众自身认知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档案展览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恒 《东南传播》2023,(2):127-130
建立于沉浸技术、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媒介元宇宙开创的传播可能愈发多元,昭示着媒介发展的未来进化方向。以具身传播和时空重构为特点的高新技术赋予媒介使用者以更为自由、开放、平等的姿态参与内容生产与情感交互,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分析媒介使用者与媒介环境之间交织的新的传播关系,并对其构建的传播范式弊端进行理性探讨,是人类传播迈入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佟雪娜  杨倩莉 《传媒》2021,(17):91-93
人工智能延展了传播过程中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对音乐传播的智能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人工智能在音乐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信息采集、音乐内容生产、音乐媒介分发、音乐用户体验等传播活动中的渗透现状.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者的核心功能、音乐传播内容的价值、音乐传播媒介的转型发展、音乐用户的体验以及音乐传播的风险等产生的全方位变革影响.最后,提出推动传播过程中音乐内容智能化创新建设、发挥音乐把关人的身份作用、强化音乐媒介平台的监督属性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应对措施,以合理规避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活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6.
章丽 《采.写.编》2021,(12):12-13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研发手段实现模拟并拓展人的智能的相关理论和运用的技术科学,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新闻传播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方式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袁潇 《当代传播》2023,(4):101-104
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普出版领域中的应用为科普实践与知识传播提供了创新路径。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传播契合场景化的传播形式,为读者提供科学体验与意义建构的情境。读者能感受到虚拟场景与真实体验相互交融带来的科普认知经历。虚拟现实技术用开放式、动态性、多线程的阅读模式摈弃了原有“闭环式”的图书体系,并且可以仿真实验操作步骤环节与动态过程,读者在“具身化叙事”阅读中建构着科学精神。基于虚拟现实的科普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建构知识体系,丰富想象空间,提升科普工作的效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15):51-54
近两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关注议论的现象。本文站在信息传播形态变迁和交互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引入场景传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网络直播所展现出的场景化精准传播理念:传受双方信息适配实现着个性化服务,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促使直播与社交融为一体,全景直播技术的运用深化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体验。随着未来直播内容专业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网络直播将朝着场景化方向深入发展,颠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信息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众多新技术与应用的加速发展,不仅让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凸显出来,也对当下社会的信息传播结构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2022年的新媒体研究,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在社会实践、技术哲学和伦理等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通过对2022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上新媒体相关研究论文的主题聚合,提炼出五大议题:元宇宙研究、具身传播研究、虚拟数字人与社交机器人研究、人机传播研究、健康码与数据研究,并分门别类加以简要述评,以期通过这种有限的梳理与整合,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铃 《云南档案》2014,(10):54-56
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档案工作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档案信息传播的新思路。档案信息传播由传统模式向新媒体模式扩张,档案的生命线从纸质档案延伸至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内涵与档案信息传播服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与档案信息传播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中档案信息传播服务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档案信息传播服务的途径,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中档案信息传播服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使“后人类”时代的隐喻从科幻走向现实,数字媒介逐渐成为人类意识和生存经验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在当前工具理性长足发展而价值理性空场的情形下,具身传播中的“休谟问题”尤为凸显,针对技术内化于身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格局的改观以及人机“双重异化”问题,我们需要从价值理性、关系思维出发对智能发展进行契合“绝对命令”的伦理设计,深刻剖析人、技术及其共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14.
祝金梦  贾慧娟 《山西档案》2021,(1):111-119,93
[目的/意义]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具有简短、微小、精确的传播特征,在为档案信息传播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多样化的传播风险,亟待规制。[过程/方法]首先阐释微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的传播特征,同时从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等方面系统梳理档案信息微传播所面临的风险。[结果/结论]结合档案信息传播内外部环境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即提升传播主体的专业素养、加强传播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深化微媒体平台运维制度建设、健全微媒体传播的监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方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媒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技术分析、传播意图、受众体验、文化价值还是市场机遇上,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传播现象,网络电视、户外视屏、手机电视等移动终端等全媒体传播渠道开发,视觉时代的图像传播迅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并激发阅读热情,不但丰富了传播的多元化格局,也为创新视频媒介策略创造了机遇。西方视频媒介和报业的尝试已经取得丰富经验,并为我国视频媒介发展和开发全媒体提供了宝贵借鉴。本文试图以视频传播的理论来源为借鉴,以西方视频传播的媒介策略为内容,深入探索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6):24-29
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快速进入智能化应用阶段,并正在形成"互联—物联—智联"的社会新常态。网络世界逐步从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物联网络世界,并依托数字技术向智能世界迈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时代,并促进新闻传播媒体+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逐步成型的智能传播不断地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体在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创新也推动着新闻内容的动态化传播理念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在智能生态条件下、新闻传播在创新融合实践过程中智能传播的形成所带来的"动态内容传播"及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段培 《新闻传播》2024,(3):73-75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新媒体健康科普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文章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这对于健康科普内容的传播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健康科普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传播途径。然而,新媒体也存在着信息过载和虚假宣传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保证健康科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新媒体健康科普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内容,同时也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筛选和推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影音档案的修复带来了历史、文化、情感、记忆的回归与交融,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为其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剖析利用AI技术修复百年前北京影像引发社会热议这一案例的成功原因,提出人工智能视域下影音档案修复与传播应该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聚焦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深挖影音档案潜在价值;纯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把握如史如现尺度;用心打造社交媒体平台,寻求主流媒体合作共赢;积极培育影音档案修复意识,提升档案工作者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陈昊 《东南传播》2022,(4):12-15
2018年,中国的传播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转向,长期以来“缺席”与“离场”的身体开始受到重视,并初步产生了一些理论成果。本文基于2018-2021四年间北大核心期刊的7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归纳出具身传播研究的五个热门话题:传播研究中身体的缺席回归及内涵探析、具身理念下的理论考古、智能传播下的新型在场与具身批判、作为研究与分析方法的具身性和具身传播研究范式探寻。以期在梳理总结我国具身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后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微平台已成为当前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而社交媒体环境下衍生的"圈层"文化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互方式,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论文应用圈层裂变机制,从定义用户圈层、构建用户画像、优化传播内容、触发传播引擎四个方面对档案信息微传播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