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但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中,大多只重终结性评价: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学习习得状况,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关注;只重教学效果,而忽视教育效果;只重“授之以鱼”,而忽视“授之以渔”;只重学习现状监控,而忽视学习习惯养成。这些相对消极、方法单一、不完善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难免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必须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在实践中走入误区,他们或重形式,忽视内容;或重某一功能,而忽视其他作用,致使情境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创设思辨性、生活性、启示性、愉悦性、感染性、鼓动性、体验性、实践性、展示性、互动性及生成性等各种教学情境,使其既具有生动的形式,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促进学生在思想、知识、情感、能力和个性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间接道德教育既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又有其自身的可能性限度。它是与直接的道德教学互为补益的学校德育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德育之非预期性、多学科性、弥散性的必然体现,是弥补直接道德教学之局限性的必要补充。间接道德教育主要涉指德育影响机制、作用结果,更多具有形式意蕴;不能将其完全寓于各科教学中,也不能作为德育惟一和主要的形式;否则,就会遭致德育边界的突破以至德育泛化之苦果,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学校德育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境是经过教师加工的特殊的微观教学环境。它能通过呈现材料为学生获取文本知识提供台阶;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它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由于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却走入误区,他们或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或只重某一功能,忽视其他作用,致使教学情境内容狭窄、功能单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创设情境应注意多样化,以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使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是完整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理解的偏误或认识的不深刻,造成了音乐教学的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等多流于"形式"而忽视评价本质与内涵的误区。为此,本文提出音乐教学评价应根据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突出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应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运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达到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和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设计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它对现代主义的突破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同时也是有影响的建筑师。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本文试从经济及文化方面来尝试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认识到艺术形式与一定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联系,而不存在某种艺术绝对的优劣,从而分析出它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课程中,音乐鉴赏是学生的基础学习课程,学生接受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而忽视艺术素养层面的能力培养。随着教育对音乐鉴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音乐鉴赏成为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阶段我国教育事业虽在音乐鉴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生不能真正融入音乐鉴赏课中,使音乐鉴赏课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纯知识记忆课程,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主体性发挥较少,根据在乐团中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对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化学教师的进修培训也应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列入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方法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它的综合评价,使参训教师不能全面、正确理解其作用,使用也就不尽科学。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供同行们参考和商榷。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和优势多媒体教学手段集现代影音技术于一体,其主要功能和优势表现在:1.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改善课堂教学环…  相似文献   

9.
音乐这门艺术,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和感人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按照音乐的本体特征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但在我们的有些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忽视音乐特点,违反审美教育规律的现象.尽管这些非音乐化的教学行为是局部的,不自觉的.但它阻碍了音乐美育功能的实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学的非音乐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阮正英 《考试周刊》2012,(86):178-179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替代的。但由于流行音乐的铺天盖地,严重地局限和闭锁了学生的欣赏空间,大部分学生只听流行歌曲,不愿接触和学习严肃音乐。从而忽视了欣赏声音之美。为了改变学生“流行即美”的错误认识,改变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良倾向,音乐教育者有必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1引言传统的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即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考试成绩,如期中、期末、模拟考、联考等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它重结果,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只重视评价和测试的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是为学习成长和发展服务功能,它只重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文化意识以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 ,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一直模仿音乐院校的教学体式 ,即“一对一”个别传授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有它的合理性 ,例如便于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这种“一对一”的封闭教学方式也为高师钢琴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没有突出应有的“师范性” ,重技术 ,轻艺术 ,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严重脱离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教学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尤其是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搞文艺演出或比…  相似文献   

13.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由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要求鉴赏者不能只停留在欣赏的表层,更要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要素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并最终做到评价作品和音乐实践。所以,音乐鉴赏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综合感官的功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细胞的发育,进而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各国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建立完善的一种遏制信用证欺诈的重要制度。但不能将其作用绝对化,对它的使用不能过滥,否则会动摇信用证制度的根本。因此,实践中应严格限制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条件,并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使用之。  相似文献   

15.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区别于专业师范音乐院校的教学,必须突出它自身的特性一一师范性,即培养目标的师范性。课程结构的师范性,教学形式的师范性,教学考核的师范性,教材使用的师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及教育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交往是人类交往方式的重大变革。因为它扩展了人类交往活动的内涵,使得交往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等环节,都凸显一种全新的人类交往形式。大学生网络交往因缺乏正确的目的表现出重娱乐轻学习的倾向;因为迷恋网络而过度投入,形戍重虚拟轻现实的现象;因沉迷于网络、迷信网络功能而忽视现实交往,存在重人机轻人际交往的现象;因忽视网络伦理而存在虚假和欺骗现象等。因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道德素养和自律,使学生能够理性的把握自己的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已迫在眉睫,因为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唱歌是以歌喉为载体,人体为天然乐器,直抒情融4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实践,是艺术之作,娱乐之品,健康之道,而轻声唱歌符合学生的生理条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轻声唱歌是特殊的“内体操”,它的“保健”功能是任何体育锻炼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多用轻声去唱歌。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外在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审美体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育人目标和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学生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严重地丧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了严重的偏差,表现为: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等),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像、创造、情感);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音乐课程的目标,而忽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等等,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的严重丧失。因而,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让音乐课程正本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