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地取得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也一样。曾经有人视互联网“如狼似虎”,而今却大有改观,发展中的矛盾要用发展的眼光与手段去解决。当互联网越来越深人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影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不当的网络诽谤等种种情况也就随之不断地发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2.
黄辉凤 《大观周刊》2012,(52):230-230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于激威、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此说。我是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善”、“美”,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热爱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下面我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下乡采访民兵武器管理安全预防事故的情况,写了预防事故先进典型的稿件。同时,也注意到这项工作的落后面。主要问题是有些单位领导,无事故时忽视积极预防,出了事故才“亡羊补牢”。我抓住落后面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写了一篇《不“亡羊”也应常“补牢”》的杂文,很快被沈阳军区《前进报》采用。实践使我认识到,通讯员置身于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在采写稿件时,要敢于正视矛盾,采取积极的方法去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4.
邱全波 《大观周刊》2012,(22):175-175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善”、“美”,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热爱礼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下面我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先后发稿件86篇。今年4月,被县委宣传部授于“90年度新闻通讯先进工作者”称号。同行们问我有啥窍门?“哪里有什么窍门!”我说,“只不过比别人多留一份心,多观察一些,多思考一点儿。”生活是美好的,不管你从何种角度、何种方位执著地去追求,它都会给你甜蜜的恩赐。作为业余通讯员能否主动积极地捕捉,发现生活中的闪光  相似文献   

6.
刘小君 《大观周刊》2011,(15):214-214
《新课程标准》指文:“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新教材里,编者更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出,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我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能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鲜活材料,遵循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原则,通过发挥反思性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不断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概括出“原理”课反思性教学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8.
语言运用中语义相悖的错误还与肯定、否定式这两种语言形式的使用不当有密切关系。肯定式,是从正面肯定某种事物,或某种性质、状态等,如:“我是报纸记者。”“这个版面设计得好。”“他下基层采访去了。”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和力量,有时加上适当的副词或能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如“我确实是记者”的中“确实”,“这个版面设计得就是好”中的“就是”,“他的确下基层采访去了”中的“的确”,等等。与肯定式相对相反的否定式,是用以否定某一事物或某种性质状态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爱“刮风”。在文艺创作或新闻报道中,也有人爱“刮风”。一些作者,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发现新的事物,新的人物,新的问题,而是热衷于追时髦,赶浪头,听风就是雨,甚至捕风捉影。写出的作品和文章,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煞有介事,仔细琢磨,却经不起推敲,是脱离实际的东西,违反了文艺创作或新闻报道的规律.这样的作品或文章,绝不能感染人,打动人,当然,也不可信。这是写作中的一大忌讳。最近,我读到一些反映农村生活变化的诗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热门话题、热点透视、热线直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为新闻媒体所看好,各种不打“热点”的热点新闻更是频繁出现在日常报道之中。 新闻源于生活。新闻媒介热门新闻的升温,是变化迅速、热点迭出的社会生活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开明、人民思想活跃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热点”作为社会生活中相对集中矛盾的突出表现,往往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如果处理得当,“热点”将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反之,将影响或阻碍事物的发展。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辨别社会热点的能力和提高引导热点的水平是正确引导社会热点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二炮原宣传部长赵化南这个名字,爱浏览报刊的人也许并不陌生,它常常见诸报端,且与一篇篇精妙的杂文连在一起。他犹如社会生活前沿的一名忠诚哨兵,几十年如一日,用“投枪”和“匕首”干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领时代的风云,扬时代的正气,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A采访中,我问赵化南:你是怎样想到写杂文的?写杂文既出不了名,也挣不到多少稿费,还可能会“得罪人”,到底图什么呢?他回答说:“主要是兴趣。我这个人有个“癌癖”,一旦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要硬着头皮子下去。特别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有了感想、心得,…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来,我颇喜爱评论的写作,作些有感而发的东西。居然有十篇作品在省以上评比中获奖,其中四篇作品获一等奖。于是,不少通讯员给我来信,询问我写评论有何“秘诀”。其实,我哪有什么“秘诀”!如果说写作体会,那到是有一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到生活中去捕捉选题我以为,一个评论作者应当是一个爱管“闲事”、爱论“是非”、爱辨真伪的“好事者”。对社会现象、事物变化、人情事态等都要投以极大的热心、兴趣和关注。平时眼要尖一些,耳要灵一些,嘴要勤一些,研  相似文献   

13.
郭强 《大观周刊》2012,(27):303-303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现行《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倡"音乐课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真正从生活中去享受音乐"。学生不想学习,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我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生活中的技、情、趣充分融到音乐教学中去,把生活的感悟渗透在音乐学习中。多年来,我就是用这方法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向进国 《大观周刊》2012,(33):270-270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下面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徐之荣 《大观周刊》2012,(23):235-236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活”起来了,学生也“动”起来了,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大有“课不惊人死不休”之感。可在热闹的背后,我们的品德教学只处于简单的认知状态,课堂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课堂缺乏天然流动的激情与灵性;师生之间缺少对彼此人生价值的认识,课堂成了简单知识的交易场所。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主动的发现,没有平等的交流,更没有反思与批判,从而造成学生思维退化,品质惰化,道德伪化。如何把品德与生活课落到实处,上出新意,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从以下四方面去尝试,会使我们的品德课堂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当一名通讯员不仅要勤快,还应该身带“两镜”、身兼“两员”,即:“望远镜”、“显微镜”、“采购员”、“加工员”. 我们做通讯员的就象只蜜蜂,在精神文明的百花园中采“花”酿“蜜”.然而,又不象蜜蜂那样盲目地采.这就要我们用自己正确的指导思想去鉴别这些“花”,认真地衡量它的价值。事物是矛盾的统一,是企性与共性的结合,我们要找出事物的个性,在“角落”里发现新境界,在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看到发展趋势和方向。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只有靠生活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姚晓昉 《大观周刊》2012,(16):277-278
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为不断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需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导入是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到好处的导入方式,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郭书彬 《大观周刊》2012,(36):148-148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不断的“加氧”和“充电”,才能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因而,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习,使之“乐学、持学、会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被知识经济赋予了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闻稿能不能写得短些,再短些?根据我多年的采编实践,要把新闻写短,应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抓特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特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共同点时,花力气去研究和表现其特点。只有善于分析体察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殊之点,写出的新闻才能深刻、饱满、引人入胜。二要选择最佳角度,不要写出“大杂烩”。  相似文献   

20.
米高峰  李昂 《青年记者》2020,(11):79-80
贾樟柯说:“在德西卡的电影里,我学到了怎样在一个非常实在的现实环境中,去寻找、去发现一种诗意……正是通过他的电影,我才触摸到了纪实风格背后那些美学层面的东西.”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总有一种“作者论”的视角,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群,并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表情和生存状态,构筑着自己独特的电影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