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支狂犬病疫苗出厂价约为100元,而流通到市场,它的价格最终将达到了260元甚至400元。这期间,在狂犬疫苗供不应求的背后,是监管与市场的不断加价  相似文献   

2.
《科技档案》2006,(4):23-23
近41%的被访者误认为流感疫苗不安全,担心接种后会感染流感,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副反应。专家指出,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全部为灭活疫苗,疫苗中的病毒株已经被杀死.人们不可能因为接种疫苗而感染流感。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7,(22):5-5
据《财经》网络版,去年诞生的世界首支癌症疫苗——针对女性的宫颈癌疫苗——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但何时能在中国内地上市还是一个未知数。11月1日,澳门赌王之女、影视明星何超仪当众为一对玩具熊母女“打针”,以推广宫颈癌疫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用疫苗来预防癌症的确是一个新奇的想法。但现在,它已经开始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肖泉 《视听界》2007,(1):8-15
电视剧最能带来收视率,它被80%的中国观众列为经常收看的节日类型,每年为电视媒体带来50%左右,有些甚至达到70%以上的广告收入。电视剧已成为多数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频道经营者和观众都在感叹:国产剧的精品何其少!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0,(7):27-29
3月优异报道 《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王克勤,《中国经济时报》 3月17日 简介:全国两会结束两天后,这一深度调查报道横空出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这一报道近两万字,分“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残”、“病因何在”、“大量疫苗高温暴露”、“高温疫苗的背后”、“疫苗垄断利益揭秘”、“卫生部企业’真相”、“高温疫苗举报风波”七个部分,内容翔实,环环紧扣。  相似文献   

7.
4月优异报道     
《青年记者》2010,(9):25-26
《最倒霉的家庭》/从玉华,《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14日 简介:一个住在山西窑洞里的家庭实在太倒霉了,大儿子壮壮4岁的时候注射乙脑疫苗后得了乙脑,两岁能背唐诗、三岁能讲故事的灵蛋蛋变傻了: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人又一次被“疫苗危机”刷屏了.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在近些年来,“疫苗危机”曾不止一次刺痛国人脆弱的神经.其中影响最大的两次,当数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和3年后爆发的“乙肝疫苗风波”.如今,恰恰又是时隔3年,“山东非法疫苗案”闯入公众视野. 尽管经有关部门调查,前两次所谓的“疫苗危机”最终都被认定事实上与疫苗无关,但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和带给人们的恐慌情绪,长时间无法完全消退.以“乙肝疫苗风波”为例,国家卫计委对10省份开展的监测显示,该事件发生后,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了30%,其余1 3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下降了15%.此次涉及25种疫苗、波及全国18个省市的“山东非法疫苗案”,可能对公众心理造成何种冲击,是不难预判的.  相似文献   

9.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疫苗和特效药,在SARS中煎熬的人们又被时好时坏的消息折磨着神经。全球多家处于研究最前沿的权威机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并不乐观,但愿它不会使你太过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