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其遮遮掩掩、怕西方人权组织指责,还不如先出口为强,把西方的人权痛骂一番,在这方面,李光耀和马哈蒂尔都是好手。在李光耀口中,英美的大人太笨,小孩也被宠得智商有点问题;马哈蒂尔就更绝了,甚至把环保问题也一道扯进去。东欧民主化及苏联崩溃后,中国已成为西方要“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当西方屡屡以人权问题抨击中国时,中国认为他们自有不同人权标准,就像饮食习惯各国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其实一直抗拒西方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的人权之中,表达自由应该是第一权利。中国政府对待表达自由的问题一直相当谨慎,但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且无法回避,必然成为西方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指责的突出话题。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人权问题的对话,就不可能获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由谷春德、郑杭生两位教授主编的《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全面研究国际和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该书是国家“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并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该书共分五篇24章,从国际人权的新情况、新进展的系统概括导入,进而从历史、理论到实践对中国的人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一是全面性和系统性。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世界人权历史和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对中国人权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心理中的两个因素,在影响着中国的外交决策    几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中央帝国”的优越感和近代史上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侮的百年屈辱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热爱和平的中国。但是,仍然有一些西方媒体评论员“顾左右而言他”,在中国人权、环境保护、民族政策方面诋毁中国。  相似文献   

6.
林育德  欣水 《出版参考》2004,(12):10-10
百多年前,这些明信片经由西方旅行者、商人、外交官或传教士手中从中国各个通商口岸寄出。经过漫长的海上旅行,这些负载着中国图像与东方情景的明信片到达日夜思念的亲人手里。一张张薄薄的纸片,片段地向远方亲友一一呈现古老帝国的真实面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注视这些片段的图像,品味那个时代的沉浮起落。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热爱和平的中国。但是,仍然有一些西方媒体评论员“顾左右而言他“,在中国人权、环境保护、民族政策方面诋毁中国。笔者把这些带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偏  相似文献   

8.
任溯 《视听纵横》2000,(6):15-16
从上个千年起,中国社会历经宋、元、明至清初,农业文明逐步进入鼎盛时期,疆域扩大,国力增强。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在两种文明的角力中,大清帝国很快显出颓势.1900年,火烧圆明园的尘埃落定,《辛丑条约》终将农业文明巨人打翻。  相似文献   

9.
苏莉  李岩 《兰台世界》2012,(30):80-81
谭嗣同是中国民主思想启蒙的先行者,他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理论,吸收了西方“民约论”的思想和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等理论,来厘定君主的由来与实质,申明民本君末的民主思想,倡导人权平等,构筑其改造社会的民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宋爱伦 《大观周刊》2012,(43):29-29,28
美国女学者芮乐伟 韩森的力作《开放的帝国》是一部关于1600年以前中国的通史性著作。作者一反“西方中心论”的史学观念,以中国为主体研究中国,采用新颖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颠覆了大量传统结论和印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从事对外宣传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日报的编辑、记者对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的感触比内宣同行更深。尽管西方传媒标榜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但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报道,总是满含敌意。在西方传媒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几乎全是战争、灾难以及所谓人权问题。这种报道如乌云蔽日,使西方国家的广大人民难以了解事实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传媒不仅没有起到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作用,反而成了西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的一大障碍。说实话,我和  相似文献   

12.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引发了国际新闻传播界的巨大震荡,其波及的范围和触及的层面,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涉的西方新闻价值观、西方新闻伦理道德、西方新闻法制与监管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本文也将对窃听门事件深涉的西方社会自由、人权等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中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问题,提出重建世界传媒新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成城 《今传媒》2020,(2):61-65
基于对萨克斯·罗默的《傅满洲》系列小说及相关影视文本的分析,本文阐释了该人物以何种方式与西方历史上所形成的"黄祸"概念相契合,并结合"黄祸"一词的产生、传播及具象化过程,探讨了近代西方的人种分类理论及帝国主义时期西方对于东方国家的文献记录等资料。如何在确立白人优越性的同时将东方他者化、神秘化、污名化,进而针对西方世界对异国文化存在的偏执妄想,分析流动而异质的傅满洲和中国城以何种方式对西方身份和帝国话语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4.
吴靖 《新闻大学》2006,(2):52-58
本文讨论西方人留下的有关中国现代初期的影像资料,将它们分为“帝国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两种。文章认为,作为现代性的媒介,影像所依据的观看方式与主导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机制有关,是现代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中国人借由新视觉媒介从单纯的“被西方人观看”到“通过他人的目光反观自身”,开始了将现代性意识形态内化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充满矛盾的,现代性理念中的压制因素成为任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清末商会兴商学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外商务往来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学东渐之风吹拂下的古老帝国,各种外国近代社会思潮也风云际会,不断涌入,对中国工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西方商务理论和知识,成为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团体——商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加上甲午战后清廷转而实行的振兴商务的政策,使得清本商会在传播和推广西方商学知识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商会档案为主要依据,对清末商会兴商学活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商会成立后,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发展,以及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刺激和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6.
当CNN记者卡弗蒂歪曲西藏拉萨"3·14"暴力犯罪事件、恶意污蔑中国人是"暴民与匪徒"时,西方某些人士却认为,这是履行新闻自由的正当行为。在今天,新闻自由传统受到卡弗蒂们的蔑视,被他们用来践踏他国人权、破坏他国主  相似文献   

17.
3月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应邀参加中国人权研究会第二届全国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时说,尊重和维护人权,完善和改进人权保护是中国21世纪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十一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9,(12):78-79
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一直支持联合国为普遍促进和保护人权所作的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各项活动,为丰富人权概念的内涵、完善联合国系统的人权准则和机制、促进国际人权实践的发展努力。  相似文献   

19.
《帝国天下—大秦雄师VS古罗马军团》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回望那段两千年前的历史,为读者再现了两个文明实力分别覆盖了东亚和地中海区域的强盛帝国。与其说它们是两个大国,不如说他们奠定了迥然相异的东亚和欧洲文明的中心,学界公认"一统四海"的秦帝国和被誉为"世界帝国"的罗马决定后来东西方文明进程与国家性格。正是秦始皇和恺撒正式奠定了东西方各有特色的专制大一统国家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权”,现在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某些人所惯用的时髦词儿。他们象念咒语一样,喃喃不休地指控这个国家“侵犯人权”,斥责那个国家“践踏人权”,借以干涉别国内政,动辄实行“制裁”,甚至出兵动武,侵犯别国主权和国际人权,以致推翻或“演变”一个国家的政权。可是正是在这些自诩为“人权卫士”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