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成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理念,面对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我们该如何进行课堂构建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冯宝容 《考试周刊》2011,(84):63-63
一、何为动态生成性教学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5.
何瑜 《考试周刊》2011,(93):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在关注精心预设的同时特别强调课堂的即时生成。课堂上。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发现学生回答中赋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并机智地处理?当课堂教学中出现预设之外的“偶发事件”时。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在数字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教学机智。这样,面对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方能处变不惊、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们正在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互相启迪、共同发展”的动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要教师努力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气和活力。那么如何利用生成性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精彩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邓俊 《中小学电教》2010,(2):138-138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个“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学习时,由于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我们所追求的生成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它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预设之后,由于教与学双向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师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地交汇碰撞,思想火花不断地进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求不断地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课堂的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教学观决定课堂不仅是课前预设的,也是互动生成的。对教师而言,课堂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新课程课堂十分注重互动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6.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现代语文》2007,(8):72-7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的今天,教师一方面积极学习运用新课程理念,在预设教学流程时,能够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却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预设性教学”方式,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卜课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着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片面地追求预设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预设性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研究的深入,对新课程理念的讨论也愈加热烈。在“预设”与“生成”的抉择中,众多的声音对“生成”这一新鲜事物宠爱有加;而对“预设”却褒贬不一,审而视之,预设与生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孰轻孰重,作为一线教师,深深的感受到,教学中更需要“预设”,尤其是充足的“预设”。(一)教学的目标性决定了教学中更需要预设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什么阶段对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培养任务,什么阶段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在各类教育纲领性文件和课程标准里面都有系统的表述。这种目标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行为中去实现。“凡事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